在四川廣元劍閣縣,水稻田迎來了關鍵的分蘗期。這片全國知名的產糧大縣,今年在水稻植保領域迎來了革命性的變化。28萬多畝稻田上空,植保無人機以“全智能飛行模式”首次大規模參與病蟲害防治,為水稻生長保駕護航,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精準、高效與環保。
走進劍閣縣白龍鎮紅巖村的現代糧油園區,眼前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稻田,無邊無際。然而,隨著近期高溫高濕天氣的持續,稻飛虱、二化螟等蟲害以及稻瘟病開始蠢蠢欲動。面對這一挑戰,種植戶們及時采取了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與以往人工操作不同,今年的無人機采用了全新的“全智能飛行模式”。只需預設航線,一鍵起飛,無人機便能沿著航線精準飛行,均勻噴灑藥劑,完成后自動返回起飛點等待加藥,再自動繼續作業。
無人機在空中忙碌地噴灑藥劑,這一幕成為了劍閣縣農田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劍閣縣助農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總經理母沿海對此深有感觸:“以前噴藥全靠人工盯著,難免有漏噴、重噴的情況,速度慢且效果不穩定?,F在,無人機按照預設路線自主飛行,噴灑得既準確又均勻,藥量節省了10%以上,效率提高了20%以上,真是省心省力又高效!”
“全智能”無人機飛防作業的精準高效,得益于多項先進技術的運用。其中,“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引入,確保了無人機飛行軌跡的毫厘不差,有效避免了重噴和漏噴的問題。同時,智能航線規劃技術的應用,使得無人機能夠按照最優路徑進行噴灑,大大提高了農藥的利用率。在追求高效的同時,劍閣縣還十分注重環保,優先選用低毒、高效的農藥,并根據每塊稻田的實際情況精準計算用藥量,保障作物的健康成長。
劍閣縣還積極推廣環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如生物藥劑和太陽能誘蟲燈等,為稻米品質和安全提供了雙重保障。這一系列的創新舉措,不僅解決了傳統人工打藥效率低、成本高、均勻度差、安全隱患大等問題,更為糧食豐收、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今年,劍閣縣種植的28.16萬畝水稻,全部實現了植保無人機作業,其中超過六成采用了先進的“全智能飛行模式”,標志著該縣農業現代化邁上了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