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近期舉辦了一場名為“Hi4 Talk嗨聊會”的技術對話活動,該活動的第一期正式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汽車技術愛好者的關注。在這次對話中,長城汽車的首席技術官吳會肖和技術中心副總經理王超,詳細闡述了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的獨特優勢,并針對用戶普遍關心的問題——為何長城選擇了Hi4而非增程式技術路線,給出了詳盡解答。
吳會肖強調,混動技術的真正考驗并非日常平穩駕駛,而是在急加速、高速超車等極限工況下的表現。Hi4技術通過電機與發動機的智能協同工作,實現了動力響應的迅速提升和動態表現的穩定性增強。相比之下,增程式電動車在高速場景下動力表現往往不足,因為其動力完全依賴于電機。而Hi4則結合了發動機的高效直驅,提供了更為均衡的性能輸出。
針對用戶對于Hi4技術復雜性的擔憂,吳會肖用一個生動的比喻進行了解釋。他指出,增程式系統讓發動機長期處于單一的發電模式,就像一個人總是使用同一塊肌肉,容易導致疲勞。而Hi4技術允許發動機在不同工況下切換角色,反而能夠延長整個系統的使用壽命。這一觀點在今年的懂車帝冬測中得到了驗證,搭載Hi4性能版的魏牌藍山在極寒續航和冰雪賽道兩項挑戰中均奪得冠軍,充分證明了Hi4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和適應性。
吳會肖還強調了四驅系統的重要性。傳統四驅系統由于成本和能耗問題,在中國家用車市場中的占比僅為5%。然而,隨著城市道路環境的復雜化和自駕游的普及,四驅系統的安全性和通過性優勢愈發明顯。Hi4技術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四驅系統高成本、高能耗的局限,通過前后雙電機的布局,以更低的成本實現了四驅功能,并優化了能耗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Hi4并非一項單一的技術,而是一整套完整的體系,包括Hi4(中型車)、Hi4性能版(中大型車)、Hi4-Z(泛越野)、Hi4-T(強越野)和Hi4-G(重卡)等多個版本。這種細分化的布局,體現了長城汽車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和深刻洞察。長城汽車認為,不同場景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Hi4技術的目標正是讓四驅技術從“小眾高端”走向“大眾普及”。
在新能源汽車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單純比拼續航或加速已不足以定義技術的領先性。Hi4技術所代表的是一種更高效、更安全、更適應多元場景的技術路徑。這場“Hi4 Talk嗨聊會”不僅是一次技術科普活動,更是長城汽車對行業趨勢的一次清晰宣言。長城汽車認為,未來的混動技術必須兼顧性能、效率和全場景適應性,以滿足用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