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領域的一項消費者權益保護行動在北京順義區取得了顯著成效。此次行動由順義檢察院主導,通過公益訴訟的方式,成功解決了新能源車主在充電過程中遇到的最低充值限制和退款難題。
據調查,部分新能源汽車充電站設置了不合理的消費門檻,例如強制要求消費者進行最低額度充值,或者在掃碼充電時僅提供固定金額的預充選項,導致車主無法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充值。一些充電站推出的預付辦卡項目也存在綁定后不可退費轉贈的問題,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不便。
針對這些問題,順義檢察院的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積極行動,通過群眾線索舉報、大數據平臺監測以及現場走訪調查等多種方式,全面掌握了轄區內充電站存在的違規行為。在固定證據和評估公益損害程度后,檢察院依法向相關行政部門發出了檢察建議,要求其加強對充電服務行業的監管,推動問題整改。
相關行政部門迅速響應,將全區102家新能源充電企業和222座充電站納入臺賬管理,并對涉案企業進行了嚴格監督。在整改過程中,涉案企業取消了部分充電站的最低消費設置,并增設了“先付后退”功能,確保車主在充電后能夠自動獲得充值余額的返還。同時,企業還及時告知了預付卡用戶規則變更的情況,并通過技術升級,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消費者自定義充電金額的功能。
此次整改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了廣大新能源車主的熱烈歡迎。一位正在充電的車主張先生表示,他之前一直是辦卡會員,但退費和使用期限的限制讓他感到很不方便。現在收到運營平臺的短信通知后,他得知退費限制已經取消,感覺充電消費變得更加靈活和放心了。另一位車主高女士也對整改結果表示贊賞,她認為現在充電不再被強制充值,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靈活消費,剩余金額還能自動退還,這大大提高了她的充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