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領域的一項消費者權益保護行動引起了廣泛關注。順義區檢察院通過公益訴訟手段,成功解決了新能源車主在充電過程中遭遇的最低充值限制和退款難題,為廣大車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據悉,部分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此前設置了種種消費門檻,例如強制要求消費者充值一定金額,或僅支持預充固定額度,否則無法進行結算。更有甚者,一些充電站推出的預付辦卡項目,一旦綁定便不可退換、不可轉贈,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小的困擾。這些做法明顯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為了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順義區檢察院的公益訴訟檢察部門積極行動,通過群眾線索舉報、大數據平臺監測以及現場走訪調查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了新能源車主的遭遇。在掌握了充分證據后,檢察院依法向相關行政部門發出了檢察建議,要求其開展區域充電服務行業系統治理。
相關行政部門迅速響應,將全區的新能源充電企業納入臺賬管理,并督促涉案企業進行了整改。整改后,涉案企業取消了最低消費設置,增設了“先付后退”功能,確保充電后充值余額能夠自動原路返還。同時,企業也及時告知了預付卡用戶規則變更的情況,并通過技術升級,在全國范圍內的數萬個充電終端實現了消費者自定義充電金額。
此次整改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新能源車主們紛紛表示贊賞。一位正在充電的張先生表示:“我之前是辦卡會員,收到運營平臺告知不再限制退費和使用期限的短信后,感覺充電消費再也沒有后顧之憂了。”另一位高女士也稱贊道:“現在充電不再被強制充值,充多少花多少,剩余金額還能自動退還,真是太方便了。”
為了確保監督質效,順義區檢察院還組織了志愿者持續開展跟蹤監督和檢察聽證工作。通過實地查看整改情況,檢察院進一步鞏固了整改成果,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