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集團宣布了一項重大投資決策,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向人工智能領域投入超過25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208億元)。這一戰略舉措旨在通過AI技術,推動博世在軟件、傳感器技術、高性能計算單元以及車載通訊類零部件等領域的銷售額實現翻倍增長,預計到2035年,相關業務的收入將突破10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833億元)。
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在發布會上強調了公司對科技的不懈追求。他指出,從創始人羅伯特·博世時代起,博世就始終保持著對新技術的熱情和探索精神。這一理念在羅伯特·博世的故居中得到了生動體現,這座1911年建造的別墅不僅展示了先進的升降燈設計和通風系統,還陳列了羅伯特·博世的狩獵戰利品,彰顯了他對生活和科技的雙重熱愛。
哈通博士進一步表示,博世的AI投資將覆蓋全球范圍,特別是在中國和歐洲的汽車相關業務上。他指出,博世正在智能出行、工業技術、消費品以及能源與建筑技術四大板塊全面加速AI的落地應用。例如,在電動自行車領域,AI技術能夠優化續航管理,緩解用戶的“里程焦慮”;在建筑工地,墻體探測儀能夠輕松識別金屬構件和電纜;而在廚房中,博世的8系嵌入式烤箱能夠自動識別超過80種菜肴,并自動設定合適的烹飪模式和溫度。
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Tanja Rueckert博士補充說,博世正在同時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自主人工智能。自主人工智能基于大語言模型開發,具有高度自主性,能夠自主決策并采取行動。博世已在德國、匈牙利和印度的多個工廠投入使用了相關應用,并計劃在今年年底向市場推出首批智能體產品。
在汽車業務方面,博世將其視為AI商業化落地的關鍵領域。哈通博士指出,博世在全球范圍內已經部署了多種基于攝像頭的輔助駕駛技術,并在中國與歐洲與多家汽車制造商展開了合作。特別是在中國,博世與奇瑞汽車的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果,從項目定點到量產僅用時18個月。哈通博士高度贊揚了中國研發團隊的速度和效率,表示他們使用中國的云服務器和本土數據進行開發、測試,并具備完整的產品開發能力。
博世還積極利用其全球化的優勢,幫助中國車企出海。博世智能駕控出海業務協調人王春愚表示,中國車企在出海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法規繁雜、本地化適配難以及供應鏈保障等。博世通過提供不同產品和解決方案,積極支持中國客戶克服這些難題。
盡管對中國市場的先進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博世在技術路線選擇上仍表現出審慎態度。針對當前業界關于“一段式端到端”與“模塊化端到端”的爭論,博世選擇了更適合ADAS領域的模塊化端到端模型。這一模型保留了感知、融合、預測與規劃三個AI模塊,并在模塊間使用了擴展化的人工智能接口,以確保系統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哈通博士強調,博世當前的目標是鞏固“L2+”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通過積累大量數據和經驗,為未來的技術升級和法規出臺做好準備。同時,博世也明確表示,他們將在與業務直接相關的領域內應用人工智能,而不是盲目追求技術擴張或涉足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