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新車的發布,無疑在中國汽車行業投下了一枚震撼彈。據報道,蔚來、阿維塔和極氪等車企紛紛推出了針對預訂小米YU等車型用戶的退訂補償政策。具體而言,蔚來和阿維塔采取的是“抵扣車價”的全額補償方式,而極氪則提供相應金額的積分獎勵。
面對這一波操作,阿維塔等相關車企的負責人向上海證券報記者澄清,退訂補償確實存在,但這主要是門店的個別行為,而非公司的官方政策。專家指出,小米汽車的強勢加入,使得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各大車企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得不采取更加積極的策略。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6月26日的小米YU7發布會后,又宣布將于7月2日晚8點增加一場直播,分享小米YU7背后的故事。這一舉動被看作是雷軍對消費者關心的回應,同時也為小米YU7的上市造勢。
自小米YU7發布以來,市場反響熱烈。然而,小米汽車的訂購頁面顯示,各版本的交付周期均較長,標準版為57-60周,Pro版為50-53周,Max版為37-40周。考慮到小米智能制造產業基地一期的年產能僅為15萬輛,且SU7已占據大量產能,部分消費者的提車時間可能會延遲至明年。屆時,消費者還可能面臨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調整和“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不確定性。
為了防止訂單倒賣,小米汽車設定了一系列規則。例如,開售后24小時內,準現車和定制新車各限購1單;支付定金后的168小時內,可隨時修改車輛配置;滿168小時后,車輛訂單自動鎖定,且無法再修改配置、車牌所有人、交付中心等訂單信息,定金也不予退還。
盡管如此,“黃牛”的涌入還是進一步拉長了交付周期。一些迫切希望提車的用戶不得不以更高價格從“黃牛”手中購買轉讓訂單,或者選擇退訂購買其他品牌。這也給了蔚來、阿維塔和極氪等車企“截胡”的機會。
小米YU7的發布數據同樣引人注目。雖然網絡上流傳的“5分鐘大定35萬臺”的海報被辟謠,但小米集團隨后公布的數據顯示,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臺,1小時大定達到28.9萬臺。這一數據刷新了汽車行業的紀錄,也引發了行業的爭論和質疑。
小米YU7的強勢表現,讓其他車企感受到了壓力。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表示,看到小米YU7的訂單數量后,壓力倍增。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則親自下單小米YU7,并表示小鵬G7也將繼續努力,爭取給大家帶來驚喜。
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君毅認為,雷軍的小米汽車與“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形成了直接的競爭關系。雖然表面看似和氣,但實際上是一場激烈的競爭和淘汰賽。與此同時,購買賽力斯問界等華為鴻蒙智行品牌的消費者更看重智駕,所以問界等品牌和小米汽車也有競爭,但競爭關系相對不那么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