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廳正式發布了《四川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該辦法旨在促進全省范圍內科研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
據了解,該《管理辦法》詳細規定了各相關機構的職責劃分,明確了科研設施與儀器的開放共享機制及其對外服務流程。同時,為了確保政策的有效執行,還設立了績效考核體系,并對考核結果的應用做出了具體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辦法》特別指出,所有由財政資金或國有資本投入建設和購置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以及單臺價值超過50萬元的科學儀器設備,均須納入四川省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平臺。這一舉措旨在通過平臺化管理,推動這些高價值科研資源的開放共享,為社會各界提供便捷的服務。對于價值低于50萬元的科研設施與儀器,或是非財政資金、非國有資本投入的設備,也鼓勵其自愿加入共享平臺,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四川省行政區域內,擁有或管理科研設施與儀器的法人單位被明確為管理單位,負責制定并執行本單位科研資源的開放共享制度,同時負責平臺的日常運維工作,確保科研設施與儀器能夠順利向公眾開放。
四川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管理辦法》的實施,不僅涵蓋了各級財政資金支持的科研設施與儀器,還將國有資本、非財政資金、非國有資本投入的設備都納入了共享范圍,實現了管理單位的全覆蓋,包括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等各類機構。
《管理辦法》還強調了區域協同的重要性,鼓勵四川省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平臺與川渝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省內各級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共同為川渝雙城經濟圈提供高質量的開放共享服務。
據悉,該《管理辦法》將從2025年7月18日起正式生效,有效期為三年。此舉不僅將進一步提升四川省科技資源的使用效率,還將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