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變革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競爭格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已達到68.8%,創造了歷史新高,而合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則下滑至31.2%,觸及新低。
過去,合資品牌憑借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在中國汽車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崛起以及消費者對電動化和智能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合資品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加快轉型步伐,追趕“中國速度”,已成為合資品牌亟需解決的問題。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合資品牌紛紛開始重構研發模式。東風日產推出的N7車型,作為“天演”架構下的首款力作,整合了日產和中國本土化的技術資源優勢,充分聽取了中國用戶的聲音,以中國標準設計和依托中國供應鏈打造。這款車型自上市以來,憑借超舒適體驗和極具競爭力的定價,迅速成為合資新能源賽道上的現象級產品。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馬智欣表示,未來兩年,日產將在中國追加100億元投資,用于電動汽車的研發與創新,旨在加速技術迭代和產品落地。
同樣,豐田也在積極調整研發策略。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小西良樹透露,未來中國車型的開發決策權將由日本總部轉移至中國,以REC為核心構建本土工程師主導的研發體系。這一變革旨在提升產品對中國用戶需求的響應速度和匹配度。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調查顯示,盡管2024年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在華利潤普遍下滑,但幾乎所有企業仍保持正向利潤。近70%的企業計劃在2025年及以后加大對華投資,其中超過78%的企業將投資重點聚焦于研發領域。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琳表示,追趕“中國速度”是跨國企業在華發展的唯一出路,這里的“中國速度”指的是新能源賽道上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快速迭代與應用。
在營銷方面,合資品牌也在加快變革步伐。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宣布成立數字化與傳播部,旨在擁抱不斷變化的市場挑戰和迅速變化的客戶期望。與此同時,華晨寶馬與字節跳動旗下云服務平臺火山引擎達成合作,通過人工智能在汽車營銷服務的創新應用,全面提升用戶購車體驗與經銷商運營效能。
一汽奧迪銷售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李鳳剛坦言,營銷在當下汽車行業中至關重要。為了提升效率和用戶體驗,合資車企正在打破傳統銷售模式,加快營銷業務流程的創新和再造。例如,東風日產為配合N7的上市,將訂單中心、服務中心和交付中心分開,增加用戶接觸點,強化服務質量。
在供應鏈方面,合資品牌正積極融入本土生態。寶馬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攜手啟動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與華為終端達成合作開發智能應用系統。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寶馬堅持攜手本土先鋒企業,快速將突破性技術落地。天津大學教授姚春德指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方面已展現出明顯優勢,無論是零部件種類、加工能力還是成本控制等體系化方面,都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單一市場無法比擬的。
隨著汽車產業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汽車供應鏈正在演化為多個主體參與、專業分工更加開放融合的網狀結構。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靜表示,通用汽車將拓寬加深在中國的戰略,將“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升級為“在中國,為全球”。通過重塑供應鏈的生態體系,合資車企乃至跨國車企的全球競爭力有望得到反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