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迎來了一場聚焦鋰電池技術的盛會——第二屆鋰電池大會,同時也是億緯鋰能24周年的慶典。在這場活動中,億緯鋰能不僅分享了多項針對汽車行業的電池技術創新,還與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一個全球性的電池回收平臺,吸引了眾多行業專家的參與和討論。
億緯鋰能在會上公布了其全固態電池的研發藍圖,雄心勃勃地規劃了未來的發展路徑。據透露,公司計劃在2026年實現能量密度為350Wh/kg、體積能量密度為800Wh/L的全固態電池1.0版本的量產。更進一步,到2028年,億緯鋰能將推出能量密度超過1000Wh/L的高性能全固態電池2.0版本。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行業內普遍預計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將在2027年實現,但億緯鋰能顯然有著更為激進的時間表,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的規劃不謀而合。
在大圓柱電池領域,億緯鋰能同樣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公司動力電池研究院的梁文豐博士表示,億緯鋰能已經成功突破了46系列大圓柱電池的量產工藝,成為國內首家實現這一技術量產的企業。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億緯鋰能的大圓柱電池已經裝車超過6萬臺,其中單車的最長行駛里程達到了23萬公里,展現了其技術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億緯鋰能還攜手華友鈷業、格林美、海螺創業-海創循環等多家知名企業,共同發起了一個覆蓋全球30多個國家的鋰電回收網絡平臺。這一平臺旨在解決當前電池回收行業中存在的回收體系滯后、價格倒掛等問題,通過全球化的布局、數字化的溯源以及開放化的合作模式,構建一個從“回收”到“再生”的全價值鏈體系,推動電池回收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為深交所創業板的首批上市企業之一,億緯鋰能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三大核心業務板塊,構建了多元化的業務矩陣。而在近日,億緯鋰能更是宣布正式啟動赴港上市程序,計劃在港交所主板掛牌。這一舉措不僅將進一步拓寬公司的融資渠道,也將為億緯鋰能在全球鋰電市場的競爭中增添更多的籌碼,使其成為鋰電領域又一家實現“A+H”布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