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中,創新成為了推動其不斷前行的核心動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指出,一系列創新成果不僅激活了中國經濟的內在活力,更為全球經濟注入了新的增長動力。在供給方面,中國正向全球市場供應更多高品質的技術、產品、設備和服務;在需求層面,中國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新的應用場景層出不窮。
與會的多位國際商界領袖對中國創新帶來的全球影響表達了深刻見解。畢博全球管理合伙人伊麗莎白·丹納強調,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國的創新實踐正逐步成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中國在動力電池、整車設計及智能駕駛等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顯著突破,構建了一個全球領先且高效的新能源汽車生態系統,成為了中國綠色創新的標志性成就,并引領全球汽車產業向智能化、可持續化方向邁進。
中國的創新土壤不僅孕育了豐富的技術成果,更為全球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激勵和機遇。埃森哲全球副總裁朱虹提到,中國不僅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更通過創新突圍,成為了全球科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自2000年以來,中國在全球研發總支出中的占比已從4.1%飆升至26%,在全球創新網絡中占據了愈發重要的位置。從人工智能的企業應用到快速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再到強大的科技人才庫,中國為全球企業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試驗田和加速器。
伊麗莎白·丹納進一步指出,隨著中國創新能力的持續增強,它正在全球創新版圖中從跟隨者轉變為并行者乃至引領者,逐步從“世界工廠”轉變為“全球創新中心”。這一趨勢從外企在華布局中可見一斑,據畢博與中國德國商會聯合發布的《2024年中國德國商會創新報告》顯示,約63%的在華德資企業已在中國開展產品研發活動。
作為全球知名企業,施耐德電氣長期以來積極參與夏季達沃斯論壇。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尹正表示,在本屆論壇期間,公司將重點關注產業轉型和人工智能等前沿議題。中國致力于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構建創新驅動的數字生產力和綠色生產力,為施耐德電氣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舞臺。目前,施耐德電氣在北京、上海、無錫、西安和深圳設立了五大研發中心,形成了一個立足中國、影響全球的研發創新網絡。這些在中國的創新成果不僅滿足了本土市場的需求,更不斷推向全球市場。
朱虹總結道,隨著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全球企業需要重新評估其戰略定位。中國不僅是一個關鍵市場,更是全球創新的發源地。對于全球企業而言,下一步的關鍵在于如何深度參與中國市場,把握中國創新的機遇,這將是驅動未來增長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