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提名熱潮中,地學領域的杰出貢獻者再次成為焦點。據悉,目前已有五位該領域的頂尖專家被提名角逐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一獎項不設等級,每年僅授予不超過兩名科學家。
首先進入公眾視野的是安芷生教授,他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及多國科學院榮譽成員,安教授在第四紀地質與全球變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不僅提出了東亞環境變化的季風控制學說,還揭示了南北半球冰量變化對亞洲季風的影響,為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安教授的研究成果不僅獲得了多項國內外大獎,還直接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緊接著,天然氣地質與地球化學家戴金星院士也備受矚目。戴院士在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他最早在中國倡導煤成氣研究,開辟了新的勘探領域。通過對中國天然氣碳、氫、氦同位素特征的全面系統研究,戴院士建立了鑒別各類天然氣的理論,為長慶氣田的發現提供了科學依據。他的研究成果對中國天然氣地質理論的發展做出了系統性和創新性貢獻。
中南大學的何繼善教授同樣在提名名單之中。作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何教授長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創立了多項地電場理論和儀器,使我國在頻率域電法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不僅獲得了多項國家獎項,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地球物理人才。
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院士也是此次提名的熱門人選。歐陽院士是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他長期從事地球化學、天體化學等研究,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做出了杰出貢獻。他的學術成果不僅獲得了多項國內外大獎,還為中國科學家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聲譽。
最后,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的汪品先院士也榜上有名。汪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海洋地質學家,他主要從事海洋微體古生物及古環境的研究,對我國海洋地質學的發展做出了創造性貢獻。他的研究成果不僅獲得了多項國家獎勵,還為中國海洋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五位專家各自在地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們的提名無疑為國家科學技術獎增添了更多看點。最終誰能脫穎而出,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