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費者詹先生在汕頭的一家東風日產4S店購車經歷引發了一場關于定金退還的爭議。詹先生于5月17日在該店試駕后,通過東風日產的官方APP支付了5000元定金,意圖購買一輛汽車。當時,APP上顯示預計4至6周可交付車輛。
據詹先生透露,在購車過程中,4S店的銷售人員向他保證,六月初即可提車,這比APP上顯示的預計交付時間要早。然而,從支付定金到六月中旬,詹先生在APP上看到的訂單狀態一直是“待主機廠準備車輛”,未見任何進展。
期間,詹先生還注意到,有比他晚支付定金的消費者已經提到了車,這讓他對東風日產的車輛交付順序產生了質疑。東風日產的車輛交付人員對此回應稱,交付時間與車輛的配置和選裝有關,具體應以廠家的預計交付時間為準。
由于長時間的等待和交付時間的不確定性,詹先生于6月9日向4S店提出了退定金的請求。然而,4S店銷售人員表示無法解決,并告知車輛已在陸續交付,請他耐心等待。經過多次溝通,問題仍未得到解決,詹先生最終決定購買其他品牌的車輛。
6月18日,東風日產方面通知詹先生車輛已匹配,6月23日車輛到店。但此時,詹先生已經購買了其他車輛,他希望東風日產能夠退還一半的定金。然而,東風日產方面表示,店端是按照APP上的時間進行溝通,并未作出縮短交付時間的承諾。
東風日產還提供了APP上關于交付時間的更新記錄,顯示從鎖單時的4至6周,逐漸縮短為最終的1至3周,并在6月18日配到了車,認為這一切都在預估時間內。
對于詹先生的遭遇,法律專家指出,如果消費者能夠證明銷售人員確實承諾了六月初可提車,那么這可以視為對交付時間的補充約定。若車輛未能在約定時間交付,消費者有權主張解除合同。然而,如果消費者無法提供這樣的證據,那么他們只能依據APP上顯示的內容來評價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在這場爭議中,詹先生與東風日產4S店尚未就定金退還問題達成一致。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對于汽車銷售過程中交付時間約定不明所帶來問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