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喧囂中,發布會已成為一種常態,而我,恰好是這一場景中的???。每月,我都會沉浸于數場發布會的氛圍中,甚至會將它們記錄下來,細細品味。
然而,在享受信息盛宴的同時,我也不得不指出其中的諸多不足。冗長、邏輯不清、技術吹噓過度,卻鮮少提及這些技術如何貼近我們的生活,這些問題屢見不鮮。這并非觀眾的問題,而是講述者未能把握一個核心:人類大腦處理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當一連串陌生的術語如潮水般涌來,就如同向電腦中強行塞入亂碼,結果只能是系統崩潰。
更為關鍵的是,許多技術型創始人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他們過分強調“我們做了什么”,比如研發投入高達135億元,研發周期長達三年等等。這些數字雖然耀眼,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卻如同隔靴搔癢,難以觸動內心。
他們忘記了,真正的溝通,不僅僅是傳遞信息,更是建立連接。是將復雜的技術語言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話語,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技術的溫度,理解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只有這樣,發布會才能真正成為連接技術與大眾的橋梁,而不是一座高高在上、難以觸及的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