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產業的浩瀚星空中,6月26日這一天猶如一顆璀璨的新星,注定將被長久銘記。小米汽車旗下的YU7在這一天正式登場,售價區間鎖定在25.35萬元至32.99萬元之間,瞬間點燃了市場的熱情。
上市鐘聲敲響后不久,奇跡般的銷售數據接踵而至:開啟預訂僅3分鐘,大定訂單量便突破了20萬輛大關;1小時后,這一數字更是躍升至28.9萬輛;到了上市18小時之際,不可退的鎖單量已達到驚人的24萬輛。這一連串的數字,在國內汽車史上書寫下了前所未有的搶購傳奇,唯有國產Model Y初次公布售價時的盛況可與之媲美。
小米YU7的火爆,無疑是對其前身SU7成功的最佳注解。SU7積累的良好口碑,為YU7的大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現象也深刻揭示了新能源汽車時代與燃油車時代的本質差異:傳統車企的資歷與地位,在新興市場中不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新興車企憑借創新思維和靈活策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獲得市場認可,理想汽車與小米汽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面對小米YU7的驚人表現,整個汽車行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默。那些習慣于對競爭對手品頭論足的車企大佬們,此刻也選擇了噤聲。因為擺在眼前的數據不容置疑,即便存在黃牛下單的情況,也無法掩蓋消費者對這款車型的極高期待。小米YU7的成功,絕非“虛假繁榮”。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坦然接受這一現實。東風日產高管黃照昆在社交媒體上的一番言論,便透露出傳統車企面對新興勢力時的焦慮與不甘。他質疑小米YU7大定數據的真實性,認為這將導致用戶長時間等待交車,并諷刺消費者為“愚忠”。然而,這番言論很快便引發了廣泛爭議,黃照昆也不得不發文道歉。這一幕,無疑加深了人們對傳統車企管理層“頑固不化”的刻板印象。
在小米YU7火爆市場的背后,有一個贏家尤為引人注目——比亞迪。作為小米汽車的核心電池供應商之一,比亞迪在YU7的后驅版和Pro版本中提供了大量磷酸鐵鋰電池。小米YU7的成功上市,無疑將為比亞迪的電池部門帶來豐厚的回報。在友商新車上市不構成競爭壓力的情況下,還能通過供應核心部件大賺一筆,這對于比亞迪而言,無疑是雙贏的局面。
從小米SU7到小米YU7,再到理想和鴻蒙智行的市場表現,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能源汽車的“玩法”已經徹底顛覆了傳統燃油車的模式。新興產品不斷涌現,挑戰著人們的傳統認知。而傳統品牌若仍試圖通過控制用戶“心智”來獲取超額利潤,顯然已經不合時宜。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中,唯有不斷創新、緊跟時代步伐,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