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創新成果在惠州專場發布會上得到了全面展示,同時,《惠州市加速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也正式揭曉。此次大會不僅標志著惠州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深入布局,還詳細闡述了“機器人+”在不同行業中的廣泛應用。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梁晚祥調研員詳細介紹,“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已廣泛覆蓋至11個關鍵領域,包括制造業、農業、林業、建筑、能源、商貿物流、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教育、商業社區服務和安全應急。他指出,這些應用場景的需求多樣,而供給側也涌現出眾多優秀的產品和成功案例。
在制造業,機器人有效解決了人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等問題,如明珞裝備的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已實現了全流程自動化。農業和林業領域,機器人則緩解了勞動力短缺、能耗高等挑戰,極飛科技的無人農場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建筑領域的機器人提高了數據采集精度,能源領域的機器人能夠應對高空和水下作業,商貿物流領域的機器人則憑借高效率和大負載能力脫穎而出。醫療健康、養老服務領域,機器人減輕了護理人員的負擔,實現了健康監測等功能。教育領域,機器人也走進了課堂和實驗室。而在安全應急領域,機器人更是解決了高風險、高難度作業的問題。
廣東的智能機器人產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依托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優勢,已初步建立了從整機到關鍵零部件,再到系統集成應用的全產業鏈體系。這一產業鏈以其齊全、敏捷和豐富的應用場景為特色,產品質量可靠,對研發創新的響應效率極高。
惠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廖巍介紹,惠州目前擁有330家相關企業,算力服務企業近50家,去年營收超過4000億元。潤澤建設的智算中心為人工智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惠州還是廣東省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在智能終端方面,惠州涵蓋了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智能電視、智能家居和工業機器人等一系列企業,其中TCL雷鳥的AI眼鏡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為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惠州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從八個方面給予全面支持,涵蓋企業成長、數字化與高端化轉型、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廣、算力應用及市場開拓、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
惠州潤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歐陽軒哲總經理表示,潤澤專注于數據算力基礎設施,其新型數據中心AIDC專為人工智能服務。通過高性能算力服務器芯片構建的超大規模GPU計算集群,形成了包括算力管理、監控、調度、運營及開發在內的智能云平臺。目前,潤澤已在全國六大節點布局七大園區,其中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布局惠州,以滿足大灣區的人工智能算力需求。
利元亨專注于新能源領域,提供AI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德賽西威致力于汽車智能化,其大模型集成技術能保護用戶安全隱私,實現個性化定制;九聯科技則與華為鴻蒙聯動,實現端云配合,推動人工智能與6G時代的融合;TCL則對未來充滿信心,堅信未來家庭中會有能夠自主活動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