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雷軍的“陽謀”:SU7負責上熱搜,YU7負責收錢包

   時間:2025-06-28 01:31:35 來源:老李品車編輯:快訊團隊 IP:北京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2024年3月28日,注定要被寫入中國商業史。那一天,雷軍和他“壓上所有聲譽”的小米SU7,像一場策劃已久的互聯網風暴,席卷了每一個角落。社交媒體、新聞頭條、朋友間的談資,盡是“保時米”、“21.59萬”、“雷神”的傳說。

當晚公布的24小時大定數據——88898輛,已然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足以讓所有新老汽車廠商為之側目。當天的網絡熱度,用“沸騰”二字形容毫不為過,搜索指數一飛沖天。

然而,時間快進到十幾個月后,詭異的事情發生了:根據谷歌趨勢和其他搜索引擎的數據分析,小米YU7公布售價當天的網絡熱度,甚至不到其“大哥”SU7的二分之一。沒有鋪天蓋地的發布會直播分析,沒有全民參與的“找像素級致敬”大賽,一切顯得有些“平淡”。

但市場的反饋卻給了所有“熱度決定論者”一記響亮的耳光。僅僅是公布售價的第一個晚上,YU7的訂單達到了一個恐怖的數字:289,000輛。

一邊是熱搜上的“驚濤駭浪”,收獲了近9萬擁躉;另一邊是互聯網上的“波瀾不驚”,卻默默地卷走了近29萬個家庭的錢包。這究竟是為什么?是數據出了錯,還是我們對市場的理解出了錯?

這并非什么商業魔法,而是一出由小米精心編排、由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群體聯袂主演的,關于“注意力經濟”與“務實主義”的現實大戲。

要理解YU7的成功,必須先理解SU7的歷史使命。

小米SU7,是雷軍和小米的“長子”。在中國家庭的傳統觀念里,“長子”承載著整個家族的期望、榮耀和壓力。他必須是那個在鄉親父老面前最有出息、能光耀門楣的孩子。

SU7就是如此。它誕生的首要任務,并不是“走量”,而是“立腕”——在競爭慘烈如紅海的中國汽車市場,為“小米汽車”這個新品牌樹立一個高端、技術、新潮的形象。它必須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小米,到底有沒有資格造車?而且,能不能造出一輛好車?”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小米和雷軍幾乎動用了所有資源。

從“海灣藍”的顏色哲學,到與保時捷Taycan的“神似”,SU7在設計上毫不掩飾其向頂級標桿看齊的野心。這種策略雖然引來了“致敬”的調侃,但無可否認,它在最短時間內讓公眾對小米汽車的審美上限有了一個直觀的、高端的認知。

自研的超級電機、一體化壓鑄技術、智能座艙和“人車家全生態”的宏大敘事。雷軍在發布會上,將這些技術名詞像機關槍一樣密集地輸出,目的就是為了“秀肌肉”,告訴世界:我們不是玩票,我們是認真的,我們有核心科技。

雷軍親自掛帥,將個人IP的能量發揮到極致。他與“蔚小理”創始人的互動,他反復強調的“最后一戰”的悲壯感,以及對粉絲文化的精準拿捏,都讓SU7的發布超越了一場商業活動,演變成了一場全民關注的社會事件。

這一切,都成功地將SU7塑造成了一個“網紅”。它活在熱搜里,活在KOL的評測視頻里,活在數碼愛好者和極客們的鍵盤上。這些人是互聯網上聲音最大、最活躍的群體,他們熱衷于討論參數、對比性能、解構設計,他們是“搜索指數”和“網絡熱度”的核心貢獻者。

所以,SU7的高熱度,是其“品牌奠基石”這一定位的必然結果。它吸引的是一群“嘗鮮者”——他們認同小米的價值觀,被雷軍的個人魅力感召,對新技術充滿好奇,并且,他們有能力也有意愿為這種“酷”的體驗和社交貨幣買單。這88898個訂單,是小米用十年積累的粉絲帝國和一場現象級營銷,換來的最堅實的“第一批信徒”。他們用真金白銀,為小米汽車的品牌完成了“鍍金”的第一步。

如果說SU7是那個在城市中心穿著光鮮西裝、出入高級寫字樓的“長子”,那么YU7,就是那個默默回到家鄉,穿著樸素但踏實肯干,撐起整個家庭日常開銷的“次子”。

“次子”不需要像“長子”那樣活在聚光燈下,他的任務更簡單,也更艱巨:賺錢養家。

YU7的網絡熱度低,恰恰是因為它的產品定位和目標人群,與它的“大哥”完全不同。

購買YU7的,會是怎樣一群人?他們是每天需要接送孩子上下學的父母,是周末希望帶全家去郊外露營的中產,是注重經濟實用、對每一分錢都精打細算的普通家庭。他們可能不會每天刷微博,不會在數碼論壇上為了一個參數爭得面紅耳赤。他們的購車決策,更多來自于鄰居的推薦、家庭的需要和對價格的敏感。

這個龐大的群體,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不貢獻熱度,但他們用最直接的方式——下單,來表達自己的選擇。YU7的低熱度,正是因為它精準地繞開了那些喧囂的“網紅”地帶,直接與構成市場主體的“老百姓”對話。

YU7之所以能獲得近29萬的驚人訂單,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時機。

在SU7發布時,消費者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個問號:“小米造的車,靠譜嗎?”首批近9萬名車主,實際上是“信任背投者”,他們用自己的訂單為小米的造車能力投下了信任票。

而當YU7上市時,情況已經完全不同。

經過幾個月的市場檢驗,第一批SU7已經跑在了大街小巷。關于它的真實續航、做工質量、售后服務,已經有了大量的真實車主反饋。只要小米沒有犯下顛覆性的錯誤,那么市場的整體評價必然是趨于穩定和正面的。這種來自真實世界的口碑,比任何發布會上的PPT都更有說服力。

對于YU7的潛在買家而言,最大的購車風險已經被SU7的“先驅們”趟平了。他們不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已經成功交付、建立了初步服務網絡、并且在路上被驗證過的汽車品牌。購買決策的心理門檻,被大大降低了。

“人車家全生態”在SU7上還是一個美好的承諾,但在YU7上,它已經是可以被感知的現實。隨著更多用戶的使用,小米汽車與手機、智能家居的聯動會更加成熟和無縫。這種生態的黏性,對于本就是小米產品用戶的家庭來說,具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可以說,SU7用高調的姿態,為小米汽車賺取了寶貴的“信任背書”;而YU7則用低調的身影,開始大規模地收割這份“信任紅利”。SU7打江山,YU7坐江山。這28.9萬的訂單,不僅僅是對YU7產品本身的認可,更是對整個小米汽車品牌在經歷了市場初考后,所建立起來的信任的集中兌現。

回頭再看這個“冰與火”的案例,一切都豁然開朗。

網絡熱度,衡量的是“好奇心”和“新鮮感”的廣度。而最終銷量,考驗的則是“信任度”和“價值感”的深度。

小米SU7和YU7的組合拳,堪稱一場教科書級的“陽謀”。

SU7的高熱度,是YU7能夠“悶聲發大財”的基石。沒有SU7的石破天驚,YU7就算產品再好,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巨大的信任和訂單。而YU7的巨大成功,也反過來驗證了SU7品牌戰略的正確性,讓小米汽車的故事變得完整而堅實。

這背后,也體現了雷軍對中國消費市場深刻的洞察:既要滿足互聯網上追求新潮、樂于發聲的“顯性用戶”的表達欲,也要服務好現實世界里沉默、務實、注重家庭的“隱性用戶”的真實需求。

最終,小米YU7的“反常識”熱銷告訴我們:在今天的中國市場,流量和熱搜固然重要,但它們終究只是“錦上添花”的戰術手段。真正能決定一場戰役勝負的,永遠是回到原點,去思考你的產品究竟為誰而造,為他們解決了什么核心問題。

喧囂過后,能讓消費者心甘情愿掏出錢包的,永遠不是轉瞬即逝的熱度,而是觸手可及的價值。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科技| 汶上县| 民乐县| 开江县| 潮安县| 长阳| 西吉县| 砚山县| 大丰市| 同江市| 津市市| 克山县| 讷河市| 富裕县| 通辽市| 桐庐县| 定襄县| 和平区| 彩票| 涟水县| 互助| 邵阳市| 四川省| 太湖县| 安丘市| 彭泽县| 绥德县| 双城市| 贵港市| 酉阳| 临泽县| 临沂市| 曲麻莱县| 荣成市| 米脂县| 武鸣县| 自贡市| 阜新市| 长沙市|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