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大地四川,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映射出這片土地上的經濟活力。面對新時代的浪潮,四川汽車行業的未來走向何方?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四川天府新區商會會長、四川啟陽集團董事長王麒接受了華西都市報與封面新聞的聯合采訪,就四川汽車產業的發展發表了獨到見解。
四川,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其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上世紀中葉。從最初的汽車修理和零部件生產,到如今集整車制造、零部件配套、新能源汽車研發于一體的綜合性汽車產業體系,四川汽車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華麗蛻變。成都、綿陽、南充等地,作為四川汽車產業的重要基地,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入駐,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王麒指出,四川憑借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已成為全國汽車消費的重要市場,其中成都更是以超過600萬輛的汽車保有量位居全國之首。在全球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四川汽車產業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王麒認為,四川與重慶在汽車產業方面具有天然的互補性。重慶在整車制造方面優勢顯著,而四川則在動力電池和清潔能源配套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力。因此,兩地應攜手共進,共同推動新能源車產業的發展。
在汽車產業中,后端市場同樣不容忽視。王麒提出,借鑒房地產與家裝行業的聯動邏輯,四川若能在汽車改裝政策上有所突破,將有望打造出一個千億級的汽車后市場產業集群,為區域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當前,國內汽車改裝政策仍存在諸多限制,如車身改色需經過復雜審批、新車上牌前禁止貼膜等。王麒建議,四川可以率先試點“審批制改備案制”,將車身改色、內飾調整等常規改裝納入線上線下便捷備案范疇,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
王麒進一步強調,放寬改裝政策不僅能直接刺激消費,還能形成“政策洼地”效應,吸引改裝技術企業、設計人才、供應鏈資源向川渝地區集聚。例如,重慶已布局智能改裝車型,成都龍泉驛區汽車城則可依托一汽大眾、吉利等基地,打造“整車制造+改裝定制”的全產業鏈。四川天府新區也在積極規劃,致力于開發汽車后市場的全價值鏈服務。
與傳統購車補貼相比,政策松綁更具可持續性。王麒認為,財政補貼受到經濟周期和稅收能力的制約,而制度創新則能通過“放活市場”實現“造血式”增長。例如,改色備案等便民措施無需財政支出,卻能通過消費稅收、企業營收等方式反哺地方經濟。王麒的見解,無疑為四川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