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下雨天不能駕駛新能源電動車,以免漏電觸電”的說法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然而,這一觀點已被北京市科協、北京市委網信辦等單位聯合發布的“科學”流言榜正式辟謠。
據專家介紹,新能源電動車在設計與制造過程中,早已將防水與防漏電問題納入考量。這些車輛的電池普遍采用IP67或更高級別的防水設計,這意味著即使車輛在一定時間內浸水,電池也能保持完好,不存在漏電風險。
北京汽車工程學會專家、北汽電池系統安全專家李寧表示,IP67防水等級代表了高水平的密封防護設計。其中,數字6代表防塵性能,即電池包在試驗后能保證無灰塵進入;數字7則代表防水性能,意味著電池包能在1米水深的環境下持續30分鐘,取出后內部無水跡且功能正常。
除了防水設計外,新能源電動車還配備了多重安全保護機制。一旦系統檢測到異常,會立即切斷高壓電源,從而確保駕駛安全。專家還提到,這些車輛會經歷一系列密封相關試驗,包括高濕環境測試、模擬洗車的高壓水噴淋測試以及鹽霧腐蝕測試,以確保在各種環境下都能保持密封性能。
李寧專家還指出,在雨天給新能源電動車充電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危險。充電槍插入充電口時處于斷電狀態,只有經過樁端和車端的識別確認無誤后,才會啟動充電過程。因此,在充電過程中,人和車、人和充電樁都處于安全狀態。不過,為了確保安全,車主在暴雨天氣充電時仍需謹慎處理關鍵細節,如選擇合適的充電位置、避免充電樁被雨水浸泡等。如果條件允許,將車輛移至室內或專業充電站充電會更為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