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車主高先生(網名JOhn呆伐)正式向法院提起對小米公司的訴訟,這一舉動將針對小米SU7 Ultra車型碳纖維機蓋設計爭議的維權行動推向了新的高潮。自維權行動開始以來,已經過去了51天,而此次訴訟無疑加劇了雙方的矛盾。
據四度傳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周內,與車主起訴小米汽車相關的網絡傳播信息高達1.72萬條。其中,視頻內容占據了主導地位,共有9000條,微博上的傳播量也接近4800條,APP客戶端則收錄了約2585條相關信息。這一話題在6月21日達到了傳播的高峰,且熱度并未迅速消退。
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尤為熱烈,截至6月24日,相關話題的評論數已超過1.1萬次,覆蓋的粉絲群體總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37億人次。省級媒體對此事的關注度極高,共有119頻次的相關報道,其中河南的大象網和大河報報道頻次最高,頂端新聞、北方網等也進行了大量報道。
此次訴訟傳播的內容中,負面情緒占據了主導地位,占比高達93.63%。起訴小米汽車的一方不僅包括高先生,還有其余百余名小米車主。目前,少數案件已收到法院的立案回執,但大部分仍處于審核階段。小米方面自5月回應后,尚未有新的公開聲明。
車主們的主要訴求集中在碳纖維機蓋是否具備宣傳中的“雙風道”結構和賽車性能。年初,小米在推廣SU7 Ultra車型時,曾著重介紹其選裝的4.2萬元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聲稱其復刻了原型車的雙風道設計,能直接導向輪轂,支持輪轂散熱。小米創始人雷軍也曾親自為這一產品站臺宣傳,吸引了眾多追求高性能與獨特設計的消費者。
然而,4月底首批車主提車后,卻發現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下的內部結構與普通版幾乎無異,僅多了一塊支撐塑料板。車主們認為,所謂的“雙風道高效導流”碳纖維開孔根本無法有效引導空氣至剎車系統,也未能產生下壓力。對此,小米汽車在5月7日發布聲明道歉,稱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該艙蓋在滿足復刻造型需求外,僅提供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
小米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案:未交付訂單可改配鋁制前艙蓋,對已提車用戶和鎖單用戶贈送2萬積分(價值約2000元)。但這些方案并未得到車主們的認可。更令車主們不滿的是,他們在隨后的商討中發現,該碳蓋的成本僅為1萬元左右,但小米汽車卻以4.2萬元的高價出售,且該產品并無任何功能性,僅具裝飾作用,與雷軍宣傳時的說法大相徑庭。
雷軍在個人微博上為自己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辯護,表示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Ultra的挖孔碳蓋,并推薦大家了解。但這再次引發了維權車主們的強烈反應。此次訴訟不僅考驗著小米汽車,也對雷軍個人的聲譽造成了嚴重沖擊。自小米SU7事故及碳纖維引擎蓋事件以來,雷軍多年積累的好口碑和好人緣形象正在逐漸崩塌。
四度傳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小米SU7上市前后,雷軍個人聲譽傳播出現過不小的波動,尤其是負面數據占比在2024年1-3月達到了30%的高峰。雖然隨著小米SU7產品的順利上市,雷軍的個人聲譽負面占比有所下降,但3月底的小米SU7事故導致3名女孩死亡的慘劇發生后,雷軍的冷處理方式讓其聲譽再次受到嚴重沖擊,4月份雷軍個人聲譽傳播的負面占比高達70.24%。而在5月份碳纖維前蓋事件爆出后,雷軍個人聲譽的負面占比也超過了51.64%。
值得注意的是,6月26日,小米汽車的第二款產品YU7即將上市。在上市前夕,SU7車主紛紛曝出訴訟小米汽車的消息,這對小米汽車和雷軍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