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汽車的所有權問題逐漸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理論上,從交付那一刻起,車輛的所有權應完全歸購買者所有,任何未經車主同意的處置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不少消費者卻發現自己對車輛的控制權遠不如想象中那么穩固。
隨著智能汽車的普及,車輛與車主權益的割裂現象日益顯著。一些車主反映,他們的車輛被廠家無故遠程鎖定或解綁,導致車輛功能受限,甚至無法正常使用。例如,有車主發現自己的車輛在App中竟然被解綁,導致大屏、充電權益、遠程控制等功能都無法使用,直到與官方客服溝通后才得以解決。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車主的正常使用,更讓車主對車輛的安全性和個人隱私保護產生了質疑。
除了新車市場,二手車市場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一些二手車主在購買車輛后發現,車聯網綁定的仍是前任車主,自己無法使用車聯網這一權益。即使聯系品牌官方客服尋求解決,也可能因為所在城市的4S店以非本店購買為由拒絕服務,導致車主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智能互聯時代的到來,雖然讓車主享受到了更多便捷的新功能,但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遠程操控、大屏交互、車載娛樂系統等功能的普及,讓汽車從傳統的消費品轉變為持續進化的智能終端。然而,這種智能化也帶來了數據安全和車聯網權屬的問題,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對于二手車主來說,汽車數據安全、車聯網權屬問題尤為突出。由于二手車交易往往只完成硬件交割,而隨車的遠程控制、高級輔助駕駛、專屬應用服務等數字權益卻沒有隨車一同轉移,導致二手車主的權益得不到制度保障。更糟糕的是,如果原車主賬號未注銷,就可能保留遠程操控權限,對車輛進行鎖車、斷空調等操作,甚至可能在車輛高速行駛時強制熄火,給車主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數據主權的歸屬混亂也是一大問題。二手車在轉移時,需要規范處理前任車主的信息,以避免隱私泄露。然而,現實中二手車的行駛數據、地理位置、個人設置等信息仍可能被原賬號持有者窺探或濫用,對車主的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構成持續威脅。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關法規和制度的完善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指出,應明確二手車交易中遠程操作等權益的歸屬,確保二手車主的權益得到保障。同時,廠商也應建立過戶自動注銷原車主權限的機制,確保新車主能順利接管車輛的所有功能。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購車時也應更加謹慎。除了檢查車輛的硬件狀況外,還應要求賣家現場解除所有遠程控制權限,并在品牌官方平臺完成賬號過戶。車主還應定期檢查車載系統更新狀態,關閉非必要的數據共享端口,以提高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的保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