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近期對其電動化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宣布暫停原定于2033年全面停止內燃機車型開發與銷售的計劃。這一轉變標志著奧迪全面電動化的藍圖暫時擱淺,公司將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策略。
在全球范圍內,純電動車市場的表現呈現出不均衡的狀態。特斯拉作為唯一在全球范圍內備受矚目的純電動車制造商,其市場表現搶眼。然而,歐洲、北美及日韓等主流車市在純電動市場的增長卻顯得忽冷忽熱,漲跌并存。這反映出純電車型尚未成為全球汽車的終極形態。
純電動車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面臨多重障礙。從技術層面來看,整車續航和電池續航達成率的穩定性在固態電池完全商用之前難以取得顯著提升。盡管國家推出了新的電池安全標準,但電池安全問題依然存在。政策層面,全球范圍內僅有中國能夠實現對新能源車全產業鏈的補貼和大規模基建投入,其他市場在這方面的支持力度有限。需求層面,盡管歐洲和北美市場對純電車型有著較高的呼聲,但受限于基礎設施、政策支持及電價等因素,純電車型的大規模普及仍面臨挑戰。
在中國市場,純電車型的滲透率穩定在30%左右,而帶有內燃機的車型則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從新能源車銷量排行來看,小型車占據了前三名的位置,而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Y則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這些熱銷的純電車型主要集中在廉價車或平價車領域,高端純電動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相對較小。
對于奧迪而言,由于其品牌調性的原因,打造廉價純電車型幾乎不可能實現,這意味著它難以觸及中國市場最大的小型純電車細分市場。在高端市場中,電動化技術的同質化問題依然突出,價格競爭依然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奧迪的競爭力顯得相對薄弱。
從奧迪2024年的財報數據來看,公司面臨著裁員、關停工廠、銷量下滑等多重挑戰。尤其是電動車研發投入高,且未在全球形成電動化規模效應,導致其利潤受到進一步影響。目前,奧迪的燃油車仍占據其總銷量的90%以上。然而,在中國市場,奧迪的燃油車也面臨著市場地位受挑戰和低價傾銷的壓力,這使得其利潤目標難以實現。
因此,奧迪選擇暫停全面電動化的計劃,轉而穩住燃油車的基本盤。在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其他市場,奧迪的品牌聲望依然強大。未來,如果奧迪能夠保住內燃機車型的核心市場地位,并持續有利可圖,那么它將在未來的純電競爭中占據主動。否則,如果奧迪從現在開始就為了利潤而掙扎,那么它將失去轉型的底氣。
奧迪的這一戰略調整反映了其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和靈活應對。在新能源領域投入大量精力卻未得到良好回報的情況下,奧迪選擇回歸本心,找回內燃機產品的市場地位。這一舉措能否為奧迪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