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與一位專注于加油機檢測的朋友交談中,我們探討了燃油車減少背景下加油站行業的未來。他提到,盡管燃油車市場份額在縮減,但加油站似乎并未面臨立即的失業危機。一個顯著原因是,過去二十年間加油站數量保持穩定,其設立門檻高,審批流程繁瑣,這使得現有加油站擁有穩定的客源基礎。
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也為加油站行業提供了一定緩沖。早期,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話語權較大,消費者往往對其宣傳深信不疑。然而,實際購車后,不少消費者發現車輛性能與宣傳存在出入,尤其是智能駕駛功能方面,虛假宣傳頻發,直到嚴重后果發生后才得到有效遏制,這導致部分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產生抵觸情緒。
燃油車在續航和補能效率上的優勢依然顯著。加油僅需幾分鐘,而即便是充電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從20%充至80%也需15分鐘以上,充滿則需半小時以上,這對時間敏感的用戶而言,差異明顯。
盡管換電模式能夠縮短新能源車的補能時間,但支持換電的車輛價格較高,租賃電池方案更是成本高昂,使得多數消費者從經濟角度考慮,仍傾向于燃油車。
情感因素同樣不可忽視。部分老司機對燃油機的轟鳴聲、汽油味有著深厚的情感依賴,他們享受駕駛過程中的直接操控感,而新能源汽車的靜謐和高度自動化,反而讓他們感到不適。
安全顧慮也是阻礙新能源車普及的一大障礙。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時有發生,即便是消防專業人士也表示,以當前技術水平,自燃問題難以根治,只能期待固態電池技術的突破。
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但燃油車憑借其多方面的優勢,仍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消費者的選擇慣性、技術瓶頸以及個人情感偏好等因素,使得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之間的較量,預計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