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傳統車企為順應電動化、智能化趨勢,紛紛推出“創二代”品牌,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領克、魏牌、UNI序列以及騰勢等,這些品牌曾被視為各自母公司的希望之星,承載著探索高端化和個性化市場的使命。
近年來,極氪、阿維塔、嵐圖、深藍、智己等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它們背靠傳統車企的強大資源,資金充裕,渠道廣泛,看似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創二代”品牌迅速擴張產品線,試圖通過多車型戰略占領市場。
然而,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逐漸顯現:盡管新車頻出,但這些品牌的銷量增長卻顯得力不從心。極氪品牌從五款車型增加到七款,銷量提升微乎其微;阿維塔、嵐圖汽車同樣面臨新車上市難帶動銷量顯著增長的困境。即便是騰勢汽車,在車型數量翻倍的情況下,銷量增長也顯得相對平緩。
更有趣的是,這一現象不僅局限于“創二代”品牌,就連新勢力代表蔚來也未能幸免。蔚來在推出樂道、螢火蟲等新品牌后,銷量依然穩定在2萬輛左右,似乎陷入了某種“銷量天花板”。
對于車企而言,每推出一款新車都是巨大的投入,包括研發時間、人力成本、資金投入等。然而,當這些投入未能轉化為顯著的銷量增長時,問題就顯得尤為棘手。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這些品牌陷入“銷量魔咒”呢?
分析認為,產品戰略的不聚焦是主要原因之一。以理想汽車為例,其通過一系列針對奶爸家庭用車的產品,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讓消費者在購買20萬以上家庭SUV時,自然將理想列入考慮范圍。而一些品牌則顯得雜亂無章,今天推出一款個性獵跑版,明天推出一款家用車,后天又是一款MPV,讓消費者難以捉摸品牌的核心定位。
缺乏獨特的核心優勢或技術也是制約銷量增長的關鍵因素。理想汽車通過聚焦舒適空間和奶爸用車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品牌特色。而那些試圖“大而全”的品牌,反而難以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高端市場,性價比不再是制勝法寶,唯有獨特的優勢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對于“創二代”品牌而言,如何打破“銷量魔咒”,實現持續高速發展,成為擺在面前的嚴峻挑戰。在經歷了幾年的摸索和歷練后,這些品牌需要更加清晰地認識自身定位,聚焦核心產品,打造獨特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面對未來,這些品牌能否成功轉型,實現銷量和品牌的雙重飛躍,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