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文化的長河中,自吸發動機曾是性能與情懷的象征。十年前,車友聚會時,擁有一臺大排量自吸車的車主,總能以“V8自吸,動力線性,聲浪純正”的自豪口吻,贏得周圍人的羨慕與贊嘆。然而,時至今日,街頭巷尾行駛的車輛,大多掛上了象征渦輪增壓的“T”標,即便是家用小車飛度,也披上了渦輪增壓的外衣。
渦輪技術的“逆襲之路”,可謂充滿傳奇。早年間,渦輪遲滯問題曾飽受詬病,但如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可變截面渦輪(VGT)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使得渦輪增壓發動機在低速時就能迅速爆發峰值扭矩,動力響應甚至超越了許多自吸車型。雙流道設計與電子泄壓閥的加持,更是讓1.5T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動力上足以碾壓老款的2.5L自吸車型,而在油耗方面,卻能媲美1.6L自吸車型。這樣的表現,無疑讓追求速度與激情的年輕人,更加傾向于選擇渦輪增壓發動機,享受一腳油門帶來的“推背感”。
面對渦輪增壓車型的強勢崛起,消費者們的態度顯得頗為現實。雖然嘴上依然喊著“自吸情懷”,但在實際購車時,卻更多地考慮到了油耗與性價比。例如,思域1.5T車型百公里油耗比卡羅拉1.8L車型節省1升油,而比亞迪DM-i混動車型,更是以不到自吸車型一半的油耗,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在油價不斷上漲的今天,省下的油費足以支撐三年的加油開支,而在車輛維修時,也不必因為高昂的維修費用而心疼。畢竟,如今車主平均5年就會換車,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壽命,完全能夠支撐到車輛二手出售。
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導向,渦輪增壓發動機已經逐漸成為了市場的主流。當1.5T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壓榨出300匹馬力時,大排量自吸發動機的浪漫與情懷,似乎只能成為富人的玩具和窮人口中的談資。這一變化,既體現了汽車技術的升級與進步,也反映了車企在政策壓力下,對成本與效益的權衡與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