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工程領域,一顆科研新星正冉冉升起,他就是郭澤洲,一位專注于車用零碳內燃機燃燒調控技術的青年學者。郭澤洲的成功之路,與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簡稱“青托工程”)緊密相連。
自2016年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攜手中國科協,共同推出了青托工程,旨在扶持32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該項目以獎代補,為每位入選者提供為期三年的穩定支持。郭澤洲,作為第七屆青托工程的優秀被托舉人,正是這一計劃的受益者之一。
郭澤洲,1993年生人,本科就讀于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隨后在該校繼續深造,獲得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碩博學位。2021年,他正式加入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成為內燃機系的一名教師。他的研究方向,正是車用零碳內燃機燃燒調控技術,這一領域與李駿院士提出的“氨氫融合內燃機是交通能源終極解決方案之一”不謀而合。
在青托項目的支持下,郭澤洲得以全身心投入到氨氫內燃機高效清潔燃燒調控機制的研究中。他回憶道,當李駿院士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上提出這一觀點時,他深感振奮,而青托項目的入選更是為他注入了強大的動力。青托工程不僅提供了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它給予了青年學者“允許失敗”的科研底氣,鼓勵他們勇于挑戰高風險技術路線。
在科研道路上,郭澤洲并非孤軍奮戰。他的導師于秀敏教授,同時也是青托項目的導師,對他影響深遠。于教授以嚴謹治學的態度引領他穩步前行,更教會了他如何“看路”。在于教授的幫助下,郭澤洲組建了一支專屬研究團隊,共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從氨氫管路搭建到發動機改造,再到仿真實驗研究和結果分析,他們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與重來,但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科研的信念。
郭澤洲還參加了中國科協黨校“領航計劃”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國情研修班,在這里,他結識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張毅然老師。兩人針對氨在線制氫、后處理等技術進行了深入交流,張老師的寶貴建議不僅拓寬了他的研究視野,更為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三年的青托項目歷練,讓郭澤洲對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感慨道:“燒氨如烹茶,急火催不得甘醇;治學若鑄劍,淬火需靜待鋒芒。”在科研道路上,他身邊的老師、同行、學生都給予了他莫大的支持與幫助,正如氫助燃氨一樣,共同推動著他的科研工作不斷向前。
郭澤洲深知,青托工程給予他的不僅是資源和信任,更是一份對青年科研人才的殷切期望和對國家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的堅定信念。他將以這份感恩、期望與信念為動力,堅守在科研一線,為實現車用零碳內燃機的夢想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