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制造業在芯片自主化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據多方報道,包括上汽、長安、長城、比亞迪、理想和吉利在內的多家汽車制造商,正積極籌備推出搭載100%自主研發芯片的車型。據悉,至少有兩個品牌計劃在2026年之前實現這一目標的量產。
這些汽車制造商的最新動向,標志著中國車企在提升芯片自給自足能力上的決心。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特別是在中美緊張關系加劇的情境下,中國車企希望通過自主研發芯片,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業內有消息稱,中國車企的目標是到2027年實現汽車芯片的完全自主研發和制造,盡管這一目標更多是以激勵性質存在,并不具備強制性。
然而,關于汽車芯片自給率的計算標準,目前行業內尚存在分歧。一些觀點認為,自給率應根據車輛使用的芯片總數來計算;而另一些觀點則主張,應依據在本土開發或制造的芯片種類數量來衡量。盡管標準尚未統一,但中國車企在自主研發芯片方面的努力已初見成效。
吉利等車企已明確表示,將優先考慮采用自主研發的芯片。這一趨勢不僅體現在吉利身上,其他中國車企也紛紛效仿,加大對自研芯片的投入力度。與此同時,全球知名的汽車芯片供應商,如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和英飛凌等,也在加強與中國芯片代工廠的合作,以期提升中國車企的產量。
事實上,中國車企在芯片自主研發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例如,零跑汽車在2020年便發布了凌芯01智能駕駛芯片,率先搭載于零跑C11車型上。吉利汽車旗下的芯擎科技,也成功研制出7nm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并已搭載于多款車型。比亞迪與聯發科定制的4nm工藝智能座艙芯片BYD 9000,也隨著方程豹豹8的上市而面世。
除了上述車企外,東風汽車也在車規級MCU芯片方面取得了突破。其自主研發的DF30芯片已完成第一次流片驗證,計劃于明年量產上市。蔚來汽車同樣不甘落后,發布了自研智能駕駛芯片神璣NX9031,該芯片算力超過1000TOPS,并已應用于蔚來ET9等車型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車企在自主研發芯片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與國際知名芯片制造商的合作。據《金融時報》報道,大眾汽車準備采購小鵬汽車自研的7nm圖靈AI芯片,該芯片將首先應用于小鵬G7車型上。然而,在預售發布會前夕,一顆用于展出的圖靈芯片不幸被盜,小鵬汽車已展開追查。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也在近期表示,小米將很快投入汽車芯片的研制工作。這一消息無疑為中國車企自主研發芯片注入了新的動力。
盡管目前中國車企芯片自主率大約在15%,較一年前有所提升,但仍較依賴美國或其他外國制造的芯片。特別是在智能駕駛芯片領域和一些高端車型上,中國車企仍在使用英偉達或高通的芯片解決方案。然而,隨著自研自制芯片的加入,中國車企在面向主流市場的車型中,有望逐步擺脫對國外芯片制造商的依賴,并在議價權等方面取得更多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