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起步區的比亞迪濟南基地,一期項目現場呈現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五千噸的沖壓機下,鋼板瞬間成型,精準無誤。機械手的焊接工藝更是達到了驚人的0.1毫米精度,涂裝流水線上的機器人以每分鐘12米的速度高效噴涂,每60秒就有一輛嶄新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駛下生產線。據悉,二期項目將于今年6月底投產,預計年產能將突破50萬輛大關。
與此同時,在中國重汽濟南卡車制造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條智能“柔性化”生產線正同時制造著6種不同的車型,平均每五分鐘就有兩輛車下線。據統計,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整車生產量達到了2.83萬輛。
山東省的汽車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至4月,山東省汽車總產量達到了81萬輛,同比增長38.84%,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更是激增379.31%,達到了30.58萬輛。這一成績的背后,是全省超過10萬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全門類覆蓋+高配套率”的強大產業鏈生態。濟南、青島作為兩大核心基地,專注于整車制造;濰坊、煙臺則在零部件配套方面深耕細作;棗莊和泰安則專注于鋰電產業;濱州等地則在輕量化鋁材方面發力。
山東省的經濟表現同樣令人矚目。2025年一季度,山東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高于全國5.4%的增長水平。一、二、三產業增速均呈現穩步回升態勢,成功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展現了山東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
在濰柴一號總裝車間,設備自動化率高達99%,從WP10發動機機體上線組裝到完成128道工序,僅需3個半小時。每90秒就有一臺柴油發動機下線,日產量超過850臺,這里是全球最大的柴油機生產制造基地。山東正通過“人工智能+”行動與工業經濟“頭號工程”,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山東以亮眼的經濟成績成為了觀察中國經濟“確定性”的一個窗口。濟寧能源集團新能船業有限公司為全球航運巨頭法國達飛量身定制的純電動集裝箱船正式開工,這艘船將在2026年投入運營,每年將減少約778噸二氧化碳排放。聊城侯營棉服產業集群引入智能倉儲系統后,供應鏈效率大幅提升,庫存周轉率提高了50%,物流成本降低了18%。賽輪集團墨西哥工廠首條輪胎下線,海爾智家已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多個工業園和制造中心,澳柯瑪也宣布了在印尼的建廠計劃。山東制造的全球版圖正迅速擴張,支撐起山東省進出口的快速增長。
山東的經濟增長不僅體現在數字上,更體現在民生福祉的不斷提升上。棗莊高新實驗學校主體封頂,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區域入學壓力。泰安啟動了養老機構試住周體驗活動,為老年人提供試住服務,激發了銀發消費活力。京東電器濟南泉城路店在“五一”當天的銷售額達到了960萬元,截至目前門店營業額已約1.3億元。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讓山東的經濟增長真正轉化為了百姓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