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汽車市場中,北京越野雖然短暫地迎來了銷量的高峰,但與坦克品牌單一車型年銷量突破9.3萬輛的輝煌成績相比,其市場表現顯得黯然失色。加之比亞迪方程豹、奇瑞捷途等新勢力的激烈競爭,北京越野昔日“越野世家”的榮耀正逐漸暗淡。
北京越野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堪稱“早起的鳥兒沒捉到蟲”。北汽集團雖早早宣布將投入千億資金發展新能源,但旗下車型的新能源轉型步伐卻顯得遲緩。直到2025年4月,北京越野才推出了BJ40增程版,而此時市場上,比亞迪方程豹豹5的單月銷量已突破五千輛,奇瑞捷途旅行者更是單月售出1.17萬輛,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北京越野多款車型全年的銷量總和。
北京越野在新能源領域的遲緩反應,根源在于技術路線的猶豫不決。長城坦克、比亞迪方程豹等品牌早已在混動和純電領域雙線作戰,而北京越野直到2024年才提出“混動元年”的口號,此時新能源車市已經火爆了近三年。北京越野的戰略規劃也缺乏系統性,面對競爭對手每年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的節奏,北京越野直到2025年才宣布未來三年將推出10款新車,其中6款與越野相關,這一策略顯得過于保守。
產品線的單薄,是北京越野缺乏競爭力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品牌主力車型僅有BJ30、BJ40、BJ60等幾款,相比之下,坦克品牌的產品線則更為豐富,從300到700系列,涵蓋不同價位和尺寸,還有燃油和插混等多種動力選擇。而后來者方程豹也在短短兩年內形成了3、5、8的產品組合拳,交付量迅速突破十萬輛。
研發力的不足,是北京越野面臨的核心問題。早期BJ40的發動機來自長城蜂巢易創,柴油版BJ40的發動機則來自長城、玉柴和康明斯,動力系統幾乎全靠外部供應。進入新能源時代,北京越野的新能源核心部件依然存在外部依賴,BJ40增程版使用的就是華為的增程器。這種“借雞生蛋”的策略雖然短期內能解決產品供應問題,但長期來看,卻難以積累自主核心技術,構建品牌核心競爭力。
品牌價值的消磨,也是北京越野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曾經,“越野世家”和軍車背景是北京越野的金字招牌,賦予了品牌一定的溢價能力。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北京越野的品牌價值逐漸被消磨殆盡。坦克300雖然定價在20-30萬元之間,卻依然供不應求;而BJ40雖然價格更低,卻無人問津,這充分反映了品牌號召力的差距。
北京越野在營銷和產品定位上也存在明顯不足。品牌一直強調“專業越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場受眾。相比之下,坦克品牌“鐵漢柔情”的定位則更加靈活多變,既滿足了越野愛好者的需求,又兼顧了日常駕駛的舒適性。同時,北京越野的營銷手段也相對落后,當競爭對手已經通過社交媒體和線下活動吸引年輕人時,它還在依賴傳統的越野基地和4S店進行銷售。
如今,北京越野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走高端路線難以立足,走低端路線又缺乏口碑積累。產品線混亂、品控問題頻發等問題更是讓品牌雪上加霜。然而,盡管形勢嚴峻,但北京越野并非沒有轉機。中國越野車市場仍在持續增長,比亞迪、奇瑞等品牌已經成功突圍。北京越野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六十多年的越野底蘊,如何將這一優勢轉化為電動車時代的競爭力,將是其未來能否扭轉局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