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悄然進行。五月底至六月初,車市價格戰再次升級,讓整個行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盡管夏日已至,空氣中彌漫著燥熱,但這場價格戰卻如同冬日寒風,讓人不寒而栗。為了深入了解市場真實狀況,近日,有媒體走訪了鄭州熙地港商場,這里匯聚了眾多主流新勢力汽車品牌。
熙地港商場位于鄭東新區,是當地的網紅打卡地。一樓集中了眾多新勢力汽車品牌,如鴻蒙智行、理想、極氪、騰勢、蔚來、小米、阿維塔、智己等,這些品牌幾乎占據了每月新勢力銷量排行榜的前十名。然而,在這片新勢力品牌的海洋中,卻有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大眾汽車ID.與眾。
大眾汽車的金色VW標志辨識度極高,但ID.與眾這個品牌卻讓許多消費者感到陌生。原來,ID.與眾與一汽、上汽并無關聯,而是出自大眾安徽之手。大眾安徽是一家成立七年有余的合資車企,持股75%并擁有管理權。然而,盡管有著大眾的背景,ID.與眾在商場的表現卻十分慘淡。
探訪當天是周六,商場人流量尚可,年輕情侶和家庭絡繹不絕。然而,ID.與眾的展廳卻門可羅雀。據一位銷售人員透露,該店月銷量僅為個位數。這一消息令人咋舌,畢竟大眾作為國際知名品牌,其電動車銷量竟然如此慘淡。
媒體人員親身體驗了ID.與眾的銷售服務。走進展廳,坐在與眾06車內觀看了許久,卻未見銷售顧問主動上前詢問。直到主動尋找銷售人員,才了解到該車的具體情況。銷售人員坦言,由于銷量不佳,他們的工作壓力巨大。
據了解,鄭州的兩家ID.與眾店均采用經銷商代理模式,而非品牌自營。在當前車市價格戰激烈的情況下,經銷商普遍面臨賠錢賣車的困境。然而,大眾安徽卻似乎并不在意銷量,仍然堅持對這兩家店進行支持。這不禁讓人懷疑,大眾安徽是否對ID.與眾的市場前景過于樂觀。
事實上,ID.與眾的市場表現不佳并非偶然。去年7月,ID.UNYX與眾上市時,定價高達20.99-24.99萬元,這一價格在當時的市場上顯得格格不入。盡管后來大眾安徽進行了限時調價,但銷量仍然未能大幅提升。直到今年4月下旬,2025款與眾06上市,才將起步價降至14.99萬元,然而這一切似乎為時已晚。
河南省汽車行業商會常務副秘書長朱志芳認為,大眾安徽面臨的挑戰根源在于“德式管理模式”與中國市場高速迭代節奏的沖突。德系燃油車憑借品質與操控贏得口碑,但在電動化浪潮下,消費者更看重智能駕駛能力、座艙交互體驗與快速的OTA升級。這些正是本土品牌的優勢所在,而大眾德國總部的工程師思維卻難以適應這一變化。
大眾ID.與眾的品牌溢價在新勢力和國產新能源品牌的擠壓下已大幅稀釋。消費者對大眾電動化技術的先進性認知模糊,再加上傳統的4S店模式在新能源時代面臨轉型壓力,導致大眾安徽的線下渠道建設滯后于新勢力品牌。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ID.與眾的市場表現不佳。
大眾安徽的“ID.與眾”之旅充滿了坎坷。從初入市場時的傲慢定價到被動降價,再到如今的渠道孱弱、聲量幾無的生存危機,每一步都踩在了市場痛點上。根深蒂固的“德式管理”與瞬息萬變的中國新能源戰場格格不入,遲緩的決策機制和模糊的品牌價值讓ID.與眾在消費者心中失去了光環。大眾安徽能否在新能源戰場上重振旗鼓,仍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