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風起云涌中,哪吒汽車的命運軌跡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戲,從巔峰至谷底,其興衰歷程令人唏噓不已。
曾幾何時,哪吒汽車憑借哪吒V這款A0級SUV,以極致性價比迅速打開市場,被譽為“價格屠夫”。2022年,哪吒汽車以15.2萬輛的銷量佳績,力壓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登頂銷量冠軍寶座,企業估值也一路飆升至250億元,風光一時無兩。
然而,好景不長,哪吒汽車的輝煌如流星劃過夜空,轉瞬即逝。進入2025年,哪吒汽車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1月銷量暴跌至110輛,同比降幅高達97.76%;三大工廠被迫停產,累計被執行金額超過1.4億元;供應商紛紛上門追討60億元欠款,員工討薪事件頻發,甚至有傳言稱“公司賬上僅剩400元”。
更令人唏噓的是,就在哪吒汽車深陷困境之際,其背后投資方合眾新能源卻被申請破產重整。創始人方運舟被限制高消費,原CEO張勇早已離職。哪吒汽車從昔日的“魔童”英雄,淪為了今日的“敗寇”,命運的反轉比戲劇還要戲劇化。
哪吒汽車的潰敗,根源在于其戰略定位的嚴重搖擺。初期,哪吒汽車憑借低價策略迅速占領市場,但低價換量的背后是沉重的財務虧損。為了擺脫低端形象,哪吒汽車倉促啟動高端化戰略,推出哪吒S和GT兩款中高端車型,然而由于缺乏品牌積淀和技術支撐,高端化戰略最終以失敗告終。哪吒S月銷量長期低迷,GT車型更是曇花一現。與此同時,原有主力車型哪吒V和U系列也因技術迭代滯后而逐漸失去競爭力。
除了戰略失誤外,哪吒汽車的管理體系也全面失控。這家披著新勢力外衣的企業,骨子里卻充斥著傳統車企的思維和決策模式。哪吒汽車采用“多地國資參股”模式,雖然初期獲得了資金和訂單支持,但隨著規模擴大,利益分配不均和決策效率低下的問題日益凸顯。高管團隊的權力博弈也進一步加劇了管理動蕩。創始人方運舟與原CEO張勇在理念上存在嚴重分歧,導致企業戰略搖擺不定。底層員工士氣低落,長期欠薪導致客服辱罵車主事件曝光,引發公關災難。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從“電動化”向“智能化”轉型的關鍵階段,哪吒汽車的技術短板也暴露無遺。數據顯示,哪吒汽車的研發費用率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當小鵬、華為等廠商的城市NOA功能陸續落地時,哪吒汽車的智能化研發卻陷入停滯。哪吒S獵裝版雖然搭載了激光雷達,但其他車型在智能化方面乏善可陳。隨著新勢力進入密集的淘汰期,哪吒汽車錯失了與國際巨頭合作的技術授權機會,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競爭對手零跑、小鵬拿下百億級技術授權。
如今,哪吒汽車已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破產重整或將成為其最可能的結局。四十萬哪吒車主的售后保障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4S店大規模關閉、配件供應鏈斷裂,車主們面臨著“車機斷聯、維修無門”的困境。哪吒汽車的興衰歷程再次證明了一個商業真理:在殘酷的汽車市場,僅憑口號與熱情遠遠不夠,系統性的戰略定力、高效的治理結構與扎實的技術積累才是企業長治久安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