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幕低垂的6月11日晚,小鵬汽車正式拉開了G7車型預訂的序幕,其預售價被設定為23.58萬元起。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自豪地宣稱,G7不僅是“全球首款擁有L3級算力的AI汽車”,還首次裝備了由小鵬自主研發的圖靈AI芯片。這一全新的概念——“L3級算力的AI汽車”,在汽車行業內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那么,究竟何為L3級算力的AI汽車?實際上,這一表述似乎更多地是在規避現行法規對于自動駕駛等級的直接描述。雖然G7的硬件算力已經達到了L3級標準,但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對L3級自動駕駛的責任進行明確劃分,用戶在實際使用中仍只能體驗到L2級的功能,如高速公路上的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駕駛員仍需保持全程監控。在更廣泛的道路環境中,L3級車輛只能在特定的示范區內進行測試運行。
而所謂的AI汽車,則是指G7首次搭載了小鵬自研的圖靈AI芯片,這一創新強化了“汽車即智能終端”的理念。圖靈AI芯片不僅能夠支持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的大模型運算,還能通過AI技術重構人車關系,實現“感知-決策-執行”的全鏈路智能化。例如,通過學習用戶的駕駛習慣,G7可以動態調整座艙環境,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駕駛體驗。然而,這些前沿技術目前仍處于理論階段,實際應用的落地仍需時日。
在傳統智能駕駛的定義中,L3級自動駕駛意味著駕駛員可以完全放手,但在當前法規框架下,這樣的宣傳并無實際意義。因此,小鵬采用了新的敘述方式,將“L3級算力”解釋為超過2000TOPS的AI算力水平,并支持本地部署小鵬自研的VLA(視覺-語言-動作)和VLM(視覺語言模型)。這種表述方式旨在將復雜的技術語言轉化為消費者更易理解的概念。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車企都在尋求差異化競爭的策略。小鵬G7的推出,正是小鵬汽車在同質化競爭中尋求突圍的一次嘗試。G7的核心配置包括自研的圖靈AI芯片和5顆激光雷達,總算力達到2250TOPS,配合5nm制程工藝和100%的算力利用率,以及5顆探測距離達200米的128線激光雷達和11個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實現了360°的環境感知。
與競爭對手相比,小鵬G7在算力方面確實擁有顯著優勢。例如,特斯拉Model Y新款的芯片算力從144TOPS提升至720TOPS,而小米YU7則標配了英偉達Thor車載計算平臺,擁有700TOPS的算力性能。然而,這些高昂的算力最終能轉化為多少消費者可感知的體驗提升,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紅海競爭中,小鵬G7的推出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嘗試。然而,對于車企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創新的技術與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讓先進的技術真正惠及廣大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