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消費提振的浪潮中,汽車產業無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是在山東這一經濟大省,其影響力更為顯著。2024年的數據揭示了山東汽車市場的蓬勃活力:全年家用汽車總銷量達到188.124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以88.9314萬輛的銷量和67.82%的增長率,成為市場的新寵。
山東不僅汽車銷量領先,其汽車報廢更新的數量也位居全國之首,達到了49.2萬輛,占全國總量的六分之一以上。這一數據背后,反映出山東汽車市場的活躍與成熟,同時也為汽車消費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空間。
在山東,汽車消費的新趨勢日益明顯。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出,極大地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濟南市民邵豐的經歷便是典型例證。他在2024年底決定將以開了15年的老燃油車置換為小鵬P7+,國家補貼和置換補貼的雙重優惠成為了他換車的關鍵動力。這樣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山東全省范圍內,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了超過400億元的汽車銷售,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六成。
政策的暖風不僅吹向了新車市場,也深入到了二手車、報廢車以及汽車后市場等各個環節。山東省商務廳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2025年山東省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實施細則》,進一步擴大了汽車消費的提振效應。截至2025年4月26日,全省汽車報廢更新提交申請已突破12.9萬輛,累計數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02.4萬輛。
從汽車類別來看,新能源汽車在山東的增長勢頭最為迅猛。截至2025年3月底,山東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同比增長56.7%,創歷史新高。國產品牌也在山東市場大放異彩,比亞迪以超過30萬輛的銷量穩居榜首,遠超第二名上汽大眾的13.8萬輛。
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動下,山東汽車市場的轉型步伐加快,正從傳統燃油車主導的局面,逐步邁向新能源與燃油車雙軌并行的新時代。而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充電樁下鄉”計劃更是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山東博興縣的興福鎮,這個常住人口僅3萬的小鎮,平均每80人就擁有一輛蔚來汽車,這得益于其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
山東在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5年3月底,全省各類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已達到117.35萬臺,同比增長89.7%。其中,公共充電樁23.42萬臺,同比增長83.4%;高速服務區充電站645座,充電樁2985臺,基本實現了服務區全覆蓋。更為山東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的增長速度更為驚人,已達到31.72萬臺,同比增長138.9%,提前一年實現了公共充電設施“鄉鄉全覆蓋”的目標。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汽車產業區域格局,也帶動了山東汽車產業鏈的升級。中國重汽、濰柴動力等企業在新能源重卡領域的持續發力,以及比亞迪、吉利、奇瑞等整車企業的聚集,共同推動了山東新能源汽車產量的快速增長。在青島,奇瑞青島基地的整車產量和新能源汽車產量均實現了大幅增長;在濟南,比亞迪濟南工廠和吉利汽車濟南公司也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生產的重要基地。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帶動了汽車產量的增加,更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在上游產業鏈上,東營的輪胎、煙臺的汽車零部件、濱州的輕量化鋁材等特色產業集群不斷壯大;在下游產業鏈上,充換電設備、電池回收等企業的發展也日新月異。行業巨頭們的紛紛布局,進一步強化了山東汽車產業鏈的專業化分工和完整性。
汽車消費行為的增長,不僅促進了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也為山東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分析,汽車產業每增加一個就業崗位,就能帶動相關產業增加七個就業崗位。因此,汽車消費的提振不僅帶動了“山東造”汽車的不斷上新,也帶動了更多人就業和收入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