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市場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戰”風暴,這場風暴讓眾多汽車經銷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行業的利潤率已大幅下滑至4.3%,這一數字不僅低于整個下游工業的平均利潤率,也明顯低于2023年的水平。價格戰帶來的直接后果是,新車市場整體零售累計損失接近2000億元,這一數字令人觸目驚心。
隨著2025年的到來,汽車行業的困境并未得到緩解,反而進一步加劇。一季度,中國汽車行業利潤率繼續下滑至3.9%,與下游工業企業5.6%的平均利潤率相比,差距進一步拉大。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汽車市場的嚴峻形勢,也預示著汽車經銷商將面臨更加艱難的挑戰。
汽車經銷商的生存狀況日益嚴峻,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揭示了這一現狀。部分品牌經銷商的庫存已超過2個月,整體庫存水平居高不下。2024年度,經銷商盈利比例僅為39.3%,而虧損比例則高達41.7%。新車業務的虧損成為經銷商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超過八成的經銷商存在不同程度的價格倒掛現象,其中六成以上經銷商的價格倒掛幅度超過15%。利潤被嚴重蠶食,不少經銷商不得不選擇退網,以尋求生存之道。
面對這一困境,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積極行動起來,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的倡議。商會強調,全行業應以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大局為重,堅決抵制“價格戰”,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同時,商會呼吁關注品牌形象,避免因頻繁調整銷售政策和價格而損害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商會還建議,汽車生產企業應堅持以銷定產的原則,合理制定生產目標和銷售目標,避免向經銷商轉嫁庫存壓力,強迫經銷商進車。商會還呼吁優化商務政策,合理制定經銷商考核指標,慎用罰款手段,不以考核為手段脅迫經銷商完成相應指標任務。對于確需退網閉店的經銷商,商會建議應給予相應補償,完善退網機制。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對此表示了高度關注,并發布了類似倡議。中汽協強調,汽車行業應堅決抵制“內卷式”競爭,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優勢企業不應為壟斷市場而擠壓其他主體的生存空間,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這一觀點得到了行業的廣泛認同,停止“價格戰”已成為行業的共識。
然而,盡管行業內外都在呼吁停止“價格戰”,但能否真正踩下這個“剎車”,還需繼續觀察。汽車市場的未來走向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但無論如何,汽車經銷商的生存與發展已成為行業內外共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