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數據揭示了其在2025年面臨的挑戰。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2025年5月,本田在中國售出了55,108輛汽車,與去年同期的66,202輛相比,銷量下降了16.8%。這一趨勢在整個上半年持續,1至5月的累計銷量為256,684輛,同比大幅下滑26%,幾乎達到了三成的降幅。
回顧過去幾年的數據,本田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呈現出逐年下滑的趨勢。從2021年開始,本田的年銷量就開始同比下降。2021年,本田在中國售出了1,561,000輛汽車,雖然仍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與前一年相比已下降了4%。2022年,這一數字進一步下滑至1,373,100輛,降幅擴大至12.07%。2023年,銷量繼續下降至1,234,200輛,盡管降幅有所收窄至10.12%。到了2024年,本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更是大幅下跌至852,300輛,這是自2015年以來本田在華年銷量首次跌破百萬大關,降幅高達30.94%。
本田銷量下滑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織。首先,中國市場的格局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整體份額從2020年的25%下降至2025年的不足15%,而中國本土品牌則借助電動化浪潮迅速崛起。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高,這不僅改變了市場的競爭格局,也對本田等傳統汽車制造商構成了新的挑戰。
本田的困境并非個例,而是日系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集體危機的縮影。其他日系品牌同樣面臨著銷量下滑的困境,這顯示出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整體衰退趨勢。這一趨勢是否意味著本田等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轉型壓力迫在眉睫,值得業界深入觀察。
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年輕一代購車者更加青睞具備智能互聯功能的汽車,而中國品牌汽車在這方面更能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本田等傳統汽車制造商需要適應這一變化,加強在智能化領域的投入,以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面對困境,本田并沒有選擇躺平或擺爛,而是積極采取了應對措施。在電動化方面,本田調整了原有的目標,將2030年純電動車銷量占比的預期從30%下調至20%以下。同時,本田加大了在混合動力技術方面的投入,投資50億美元研發新一代“e:HEV”雙電機系統,以提升能效和競爭力。本田計劃到2027年推出新一代平臺,支持更輕量化和智能化的設計。
在本土化布局方面,本田也在加速推進。本田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針對當地消費者的偏好開發定制車型。例如,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對車內空間的需求,本田對部分車型進行了軸距加長。同時,本田還增強了AI駕駛輔助功能,以提升車輛的智能化水平。
在智能化領域,本田與Momenta合作開發適應中國道路條件的新一代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并將此技術應用于未來在中國上市的所有新車型。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提升本田車輛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有助于本田在中國市場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盡管本田在積極應對挑戰,但其長期目標仍面臨一些障礙。例如,純電動車布局不足可能使本田錯失政策紅利;品牌重塑需要時間;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成本壓力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對本田在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產生影響。
本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數據反映了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偏好的變化,本田需要繼續加大在電動化、智能化和本土化布局方面的投入,以應對市場變化并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