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頭跨界汽車領域的激烈競爭中,華為與小米的交鋒愈發引人注目。近期,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在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期間的一番言論,直接將這場暗流涌動的較量推向了高潮。
余承東在“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直言不諱,指出某家憑借強大品牌力和流量能力,僅憑一款車型便大獲成功的公司,其產品質量和智能駕駛能力并不出眾,卻取得了驚人的銷量。他話鋒一轉,強調華為與合作伙伴推出的汽車產品,在質量、體驗、性能等方面均優于前者,卻未能達到同樣的市場反響。
余承東的這番言論迅速在網絡上發酵,不少網友對此表示質疑,認為他作為汽車行業的“新手”,無權對其他企業指手畫腳。更有網友直言,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投入與經驗尚淺,不應過早下定論。面對質疑,余承東并未退縮,堅持自己的觀點。
小米集團則迅速做出了回應。小米集團總裁雷軍通過個人社交賬號發表言論,雖未直接點名華為,但字里行間透露出對“詆毀”行為的不屑。小米集團副總裁盧偉冰更是直接回懟,稱小米汽車的成功是基于強大的產品力,而非單純的品牌力和流量。
這場口水戰背后,是華為鴻蒙智行與小米汽車在銷量上的激烈競爭。今年3月和4月,小米汽車交付量均超過2.8萬輛,而鴻蒙智行則未能公布全系月度交付成績。然而,在5月,鴻蒙智行單月交付量達到4.45萬輛,重回造車新勢力銷量前三甲,顯示出強勁的市場復蘇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鴻蒙智行背后擁有五家上市車企合作伙伴,市值累加超過5000億元,即便奇瑞成功IPO,與小米集團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然而,在市場競爭中,銷量和市場份額才是硬道理。鴻蒙智行與小米汽車的較量,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的品牌價值與市場地位,更反映了科技巨頭在跨界汽車領域時的戰略選擇與市場表現。
隨著小米YU7的熱度不斷攀升,以及鴻蒙智行在銷量上的強勁表現,兩家公司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場從手機到汽車領域的“隔空交鋒”,不僅引發了公眾對企業競爭邊界的思考,也讓汽車行業看到了技術創新和用戶需求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