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發生在滬渝高速的追尾事故引起了廣泛關注。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以112km/h的速度追尾了一輛大貨車,行車記錄儀的記錄顯示,這輛汽車在事故發生時完全沒有進行剎車操作。面對這一驚險一幕,交警的提醒振聾發聵:過度信賴巡航系統,相當于將生命安全托付給了可能會出錯的機器。
據專家介紹,巡航系統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會失效,而這些情況往往被廠家所忽視或未充分告知消費者。首先,面對中國式加塞——即旁邊車道車輛突然切入的情況,巡航系統的雷達反應時間通常需要0.8秒,這足以導致碰撞發生。其次,施工路段也是巡航系統的“盲區”,車輛可能無法及時識別變道需求,導致事故。例如,去年連云港高速就曾發生一起定速巡航車輛直接撞上施工護欄的事故。雨霧天氣同樣威脅著巡航系統的穩定性,水膜覆蓋雷達探頭后,系統可能會突然失靈。
更令人擔憂的是,巡航系統可能引發的心理麻痹現象。某機構的測試結果顯示,在使用巡航系統時,駕駛員的反應時間會變慢0.5秒。在高速公路上,這意味著駕駛員在緊急情況下會“盲沖”出14米的距離。有車主反映,當腳離開油門踏板后,警惕性會大幅下降,有時甚至差點錯過出口而急變道。
車企工程師私下表示,目前所謂的L2級自動駕駛技術,其實并不成熟。雨天、彎道多、車距近等情況下,巡航系統都無法有效工作。這不禁讓人質疑,這樣的功能是否真的適合在實際道路環境中使用。
方向盤后的真相令人警醒。當駕駛員看到“巡航已啟動”的綠燈,并放松油門時,他們往往忽視了巡航系統的局限性。系統無法識別突然竄出的野狗,也無法準確計算大貨車的剎車距離。更重要的是,巡航系統無法防止駕駛員因疲勞駕駛而眼皮耷拉,從而失去對車輛的控制。
因此,專家提醒廣大駕駛員,在使用巡航系統時,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巡航系統只是輔助工具,不能替代駕駛員的判斷和操作。駕駛員應時刻準備接管車輛控制權,以確保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