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汽車市場再次掀起了一場價格風暴,多款車型以令人咋舌的低價亮相。吉利帝豪僅售2.99萬元,奇瑞瑞虎3x價格低至3.49萬元,比亞迪海豹更是直降5.3萬元,這些“白菜價”新車紛紛涌現,引發了消費者對車市價格戰是否全面爆發的猜想。
面對這場價格風暴,消費者心中不禁生疑:這究竟是真正的降價優惠,還是僅僅是一種營銷手段?比亞迪的銷售人員解釋說,此次降價其實是之前優惠政策的延續,只不過是通過官方渠道發布,以吸引更多潛在客戶的關注。吉利方面也坦言,2.99萬元的帝豪價格僅限于3月份的“一口價”活動,且需額外補貼才能實現,與之前的優惠政策相比并無太大差異。
在價格戰的硝煙中,合資車企同樣不甘示弱。上汽通用在別克昂科威和君越整車下線之際,推出了“一口價”銷售策略,昂科威起售價僅為16.99萬元,君越起售價更是低至15.99萬元,且全國統一價格,毫無議價空間。
那么,車企為何如此熱衷于價格戰呢?原因無外乎銷量目標的壓力。隨著半年考核節點的臨近,各車企都在為沖刺銷量目標而努力。吉利方面透露,主機廠已將利潤壓縮至極限,像星愿這樣的走量車型,單車利潤僅為2000元。比亞迪方面也表示,此次官宣降價主要是為了促進銷量和清理庫存。別克方面同樣表示,為了提升銷量和市場份額,已經無暇顧及利潤。
除了降價促銷,發布新車也是車企提升銷量的重要手段。近期,東風納米06和2025款捷途山海T1相繼上市,分別推出了限時先享價和官方售價。然而,新車型的頻繁推出也帶來了車型換代過快、老款車庫存積壓的問題,部分車輛甚至以“0公里二手車”的形式進入了二手車市場。
價格戰給車企和經銷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5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2.7%,雖然同比下降了5.5個百分點,但仍然高于榮枯線。這表明,車企和經銷商的庫存壓力依然較大。
然而,價格戰真的能拉動銷量嗎?事實并非如此。乘聯會的數據顯示,盡管4月僅有14款車型降價,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卻同比增長了14.5%。這說明,降價并非提升銷量的唯一途徑。
消費者的觀望態度也反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許多消費者擔心價格會繼續下跌,因此選擇持幣待購。吉利的銷售人員表示,希望車市價格戰能夠盡快平息,讓市場回歸理性。
面對利潤率的下滑,車企和經銷商都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別克方面表示,現在主要靠售后保養、保險續保、精品加裝等服務來維持利潤。行業觀點認為,降價促銷雖然能短期內提升銷量和市場份額,但長期來看并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