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新一輪下鄉活動的啟動信號。6月3日,工信部攜手四部門共同揭曉了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規劃藍圖。此次活動旨在加速彌補鄉村地區在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方面的短板,致力于構建一個集綠色、低碳、智能、安全于一體的鄉村居民出行新生態。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雖然取得了年產銷量突破3000萬輛、新能源市場蓬勃發展的顯著成就,但仍面臨市場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的出臺,無疑為行業開辟了一片新的增長藍海。
回顧歷史,自2009年首次汽車下鄉政策實施以來,每一次政策刺激都有效提振了汽車消費信心,尤其是在經濟低迷、車市下行或疫情沖擊等關鍵時刻。2019年,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再次聯手重啟汽車下鄉政策,經過幾年的持續推進,尤其是2020年至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自2020年7月起,超過20家車企的60余款車型參與了活動,4個月內銷量突破18萬輛,有效緩解了疫情對車市的影響。
本次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以“綠色、低碳、智能、安全——賦能新農村,暢享新出行”為主題,明確將目標鎖定在撬動鄉村汽車消費的千億級市場。活動將選取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比例較低但市場潛力巨大的縣域城市,舉辦多場專場活動,輻射周邊鄉鎮。通過展覽展示、試乘試駕等形式,推廣滿足鄉村地區需求、口碑良好、質量可靠的新能源車型。
在車型陣容上,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涵蓋了124款車型,相比2024年增加了25款,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特斯拉首次參與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其標桿效應將顯著提升下鄉車型的吸引力,同時標志著高端品牌開始下沉市場。比亞迪則領銜11款車型,從微型車到中高端SUV全面布局,與多家自主品牌車型共同滿足縣域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不僅為縣域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也反映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能力提升的現狀。在政策紅利、就業渠道拓寬及鄉村振興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越城鎮,進一步釋放了下沉市場的消費潛能。然而,盡管農村地區汽車保有量仍有巨大增長空間,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卻相對較低,僅為33.8%,遠低于城鎮地區的38.5%。
在新能源汽車下鄉的過程中,充電焦慮和服務盲區成為制約市場潛力釋放的關鍵因素。縣域公共充電樁密度遠低于核心城市,小區私人樁安裝率不足,導致車主充電不便。同時,新能源車企的服務網絡主要集中在市縣中心,偏遠鄉鎮車主面臨維修保養難題。因此,政策支持需進一步向充電基建傾斜,車企也應深入研究縣域真實需求,提升服務水平。
為了破解這些痛點,本次活動還將組織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保服務企業、充換電服務企業以及保險、信貸等金融服務企業協同下鄉,持續優化鄉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應用配套環境。同時,推動車網互動技術在鄉村地區的應用,落實車購稅、車船稅減免、汽車以舊換新、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等政策,鼓勵車企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水平。
在組織方式上,活動鼓勵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金融、充換電及售后服務等領域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結合政策工具定制一體化促銷方案。同時,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線上下單、線下交付、售后跟進的服務閉環。這一系列舉措旨在確保新能源汽車能夠順利駛向更廣闊的下沉市場,讓充電不再成為焦慮,服務體系能夠跨越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