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人類對于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歇,其中兩大核心謎題始終縈繞心頭:我們是否為宇宙中的唯一智慧生命?宇宙中是否還存在其他適宜生命繁衍的星球?近日,一項由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帶來的新發現,或許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線索。
該團隊成功探測到一顆位于宜居帶的“超級地球”——Kepler-725c,這顆行星圍繞著一顆與太陽相似的G9V型恒星Kepler-725旋轉。Kepler-725c的質量驚人,達到了地球質量的十倍之多,且位于一個適宜液態水存在的關鍵區域,即所謂的宜居帶內,這是生命誕生的關鍵因素之一。
這顆神秘的“超級地球”不僅質量龐大,其運行環境也與地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繞恒星公轉一圈的時間約為207.5天,與地球公轉周期頗為接近。更令人興奮的是,其宿主恒星Kepler-725雖然年僅16億歲,比太陽年輕許多,但其光譜型與太陽相似,只是磁場活動更為劇烈。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的研究員顧盛宏表示:“Kepler-725c位于一個類似太陽的恒星附近的宜居帶中,這意味著它很有可能孕育著與地球相似的碳基生命。然而,這顆行星距離我們極為遙遠,大約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6億倍。”
這項突破性成果已于近日在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天文》上發表,標志著科學家首次利用凌星中間時刻變化反演技術,在類太陽恒星的宜居帶內發現了此類行星。這一發現無疑為探索宇宙生命的旅程增添了新的動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