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降價風暴,多家車企相繼推出大幅度降價促銷措施,這一連串舉動不僅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也讓行業內卷化競爭的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面對這一亂象,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迅速響應,呼吁企業應避免無序的價格戰,共同維護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全國乘用車庫存量已攀升至3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庫存更是達到了85萬輛的歷史高位。隨著新能源車補政策的即將退坡,部分車企為了加速去庫存,不惜采取大幅降價的策略。然而,這種短視行為雖然能在短期內提升銷量,但長期來看,利潤率的下滑將嚴重制約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頻繁的價格戰也會削弱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對車企的品牌形象和價值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更為嚴重的是,價格戰不僅損害了車企自身的利益,還對整個汽車產業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低價潮的沖擊下,車企為了維持利潤,不得不采取減配或使用低質材料的做法,這無疑增加了車輛的使用風險。同時,價格戰還加劇了產業鏈利潤分配的不平衡,上游企業憑借技術壟斷獲取超額利潤,而下游車企則陷入困境,研發投入減少,技術升級受阻,消費者在購買低價產品后往往無法得到應有的服務和保障。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價格戰沒有贏家,更沒有未來。他們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的整治力度,堅決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同時,倡導企業注重規模和效益的雙重提升,加強底層技術創新,推動多產業融合,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以創新來打破內卷式競爭的僵局。
為了應對價格戰帶來的負面影響,部分車企已經開始積極探索新的降本增效方式和經營模式。例如,通過打造全產業鏈模式或與上游企業合資建廠建立風險共擔機制來降低成本;在商圈、商超設立輕量化體驗中心或快閃店來提升消費者觸達效率;開發“短車齡事故車”修復再售市場來滿足性價比需求;將滯銷車投入租賃市場,后期轉為二手車銷售;拓展汽車美容、改裝等衍生服務來提升客戶價值。這些創新舉措不僅有助于車企去庫存、提升銷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價格戰帶來的壓力。
為了整治車企內卷式競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行動。他們嚴厲打擊虛假宣傳、惡意比價、互黑互踩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發生。通過強化監管、提升質量標準、加強行業自律等措施,讓價格更好地反映產品質量,推動汽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國汽車業要想從“大”變“強”,就必須走出“低價內卷”的死胡同。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和轉型升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期待每一輛汽車都能在市場的風雨中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