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內對于油電平權的討論日益熱烈,一汽奧迪汽車銷售公司的執行副總經理李鳳剛公開發聲,呼吁盡早實現油電同權,以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他強調,當前燃油車在稅費成本上相較于新能源車高出約15%,這主要源于車輛購置稅、消費稅以及車船稅的差異。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2024年汽車制造業的營業收入雖有4.1%的增長,但營業成本卻上升了5.1%,導致利潤總額下滑了8%。這一數據背后,透露出汽車制造業面臨的嚴峻挑戰。
在汽車行業內,一個不容忽視的“補貼鏈”現象逐漸浮出水面:燃油車在為新能源車提供補貼。這種補貼機制不僅存在于產業層面,也直接體現在消費者身上,即燃油車車主在間接補貼新能源車主。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提高,其已經從“弱勢群體”轉變為“市場主導”。然而,這種轉變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即過往的“超國民待遇”導致燃油車與新能源車之間的競爭環境極不公平。同時,新能源車之間也開始陷入價格戰,看似市場繁榮,實則增量不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