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的高可靠長壽命航天電器研究成果,在科技成果鑒定會上獲得了高度評價。這項成果不僅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更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了自主可控,其總體技術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尤其在航天電器的可靠性和全壽命周期質量一致性方面,更是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據哈工大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院長葉雪榮介紹,電子元器件是航天工程和重大裝備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而航天電器則是其中的關鍵一環。它們如同神經網絡中的神經元,無處不在且不可或缺,承擔著信號傳遞、執行控制和系統配電等重要功能。然而,航天電器機電一體化結構復雜,服役環境極端苛刻,其可靠性和質量一致性問題一直是制約電子元器件高質量發展的難題。
為了解決這一共性技術難題,哈工大電器與電子可靠性研究所的翟國富教授帶領團隊,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組建了一支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項目研究團隊。經過不懈努力,他們首創了質量一致性理論,突破了航天電器極端環境高可靠長壽命設計、全壽命周期質量一致性正向設計等關鍵核心技術,并制定了我國首個質量一致性設計航天標準。
這一成果的誕生,不僅大幅提升了航天電器的可靠性和質量一致性,更將典型航天電器產品的壽命從2萬次提升至20萬次,關鍵性能參數和壽命一致性提升36%。這一突破性進展,無疑為掌握航天電器創新主動權提供了有力支撐,也成為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該成果已在航天、航空、電子、船舶等領域的國家重大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從天宮空間站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從國產大型客機C919到新一代高速列車“復興號”,這些國之重器的背后,都有著哈工大科研團隊智慧與汗水的結晶。他們的努力,不僅為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更為我國在國際航天領域的地位提升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