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藍汽車的一系列舉措在48萬老車主中引發了強烈不滿。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車主發現,他們的“私人領地”——車機屏幕,竟然被用作廣告投放的陣地。
這一行為不僅觸及了老車主們的底線,更違反了我國廣告法的相關規定,該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未獲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向交通工具等發送廣告。老車主們對此感到憤怒,認為深藍汽車的做法是對他們權益的侵犯。
除了車機廣告投放外,深藍新能源汽車頻繁的價格調整也成為老車主們心中的痛。他們表示,深藍汽車為了提升銷量,不斷推出降價優惠,完全不顧及老車主的感受,讓他們感到被“背刺”。
更令車主們擔憂的是,車機廣告投放還可能影響行車安全。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如果司機分心去手動關閉廣告,將極有可能引發交通事故。這一行為背后,透露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尷尬處境。
面對銷量不佳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新能源汽車廠商們紛紛尋求出路,而車機廣告投放便是其中之一。然而,這種做法不僅未能起到預期的宣傳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引發了車主們的強烈反感。
深藍S09作為深藍汽車的豪華SUV車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銷售成績,但距離全年40萬輛的銷售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再加上小米YU7首款SUV車型的強勢加入,深藍汽車的銷售壓力進一步加大。
在這種情況下,深藍汽車本應更加注重用戶體驗和口碑維護,然而,他們卻選擇了在老車主的車機上投放廣告,進一步刺激了車主們的神經。這種做法不僅未能吸引新用戶,反而讓老車主感到失望和憤怒。
事實上,車機廣告投放并非深藍汽車的獨創。豐田、大眾、長城哈弗,甚至奔馳GLC等汽車品牌都曾有過類似行為。然而,這些嘗試都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引發了車主們的強烈反感。
從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廠商在從技術競爭轉向生態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商業倫理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權衡用戶體驗與商業價值,成為每一個車企必須深思的問題。深藍汽車此次的失敗嘗試,無疑為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