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行業迎來了一股新風氣,包括一汽、東風、廣汽、賽力斯、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等在內的17家知名車企,紛紛發表聲明,鄭重承諾“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車企對供應商資金流轉問題的關注,更彰顯了行業自律與共贏發展的決心。
6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高度評價了車企的這一承諾。他指出,這一承諾對于構建和諧的“整車-零部件”生態體系,推動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負責人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如同汽車的筋骨血脈,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加劇,競爭壓力逐漸傳導至產業鏈各個環節。部分車企延長供應商貨款支付賬期,導致供應商資金周轉困難,影響了技術創新和產業健康發展。為此,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支持整車企業履行承諾,倡導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共同發展。
該負責人還提到,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希望廣大企業能夠以身作則,加強行業自律,共同抵制網絡亂象,如“網絡水軍”“黑公關”等,營造積極健康、文明有序的發展環境。這一呼吁,無疑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實際上,車企的這一承諾與近期實施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緊密相關。該條例明確規定,大型企業采購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服務時,應在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這一規定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助于緩解其資金周轉壓力。
在汽車行業中,眾多零部件供應商屬于中小企業。長期以來,部分車企支付賬期較長,給供應商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影響了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以A股上市車企為例,根據Wind數據顯示,國內主流車企的付款周期大多超過100天。這不僅導致供應商資金緊張,還在原材料采購、技術研發投入等方面產生了限制。
然而,隨著車企縮短賬期的承諾逐步落實,供應商將能夠更快獲得資金,及時采購原材料,保障生產順利進行。同時,供應商還能投入更多資源用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提升自身競爭力。這對于穩定供應鏈、保障整車生產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整車企業而言,雖然短期內可能會面臨一定的資金調配壓力,但從長遠來看,這一舉措有助于優化內部管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和財務管理水平。通過構建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整車企業與供應商將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