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汽車市場迎來了一波前所未有的降價浪潮,尤其是比亞迪的大規模促銷活動,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與4月份僅14款車型降價相比,5月份的降價車型數量顯著增多,比亞迪更是推出了針對旗下王朝網和海洋網共22款車型的新一輪限時補貼和“一口價”活動,降價幅度最高達到了5.3萬元。
比亞迪的這一舉措,使得消費者能夠以不到5萬元的價格購買到A級新能源車,這在以往幾乎是不可想象的。特別是在A級車市場,秦PLUS DM-i智駕版在綜合各種補貼后,裸車價格已經接近小型車的價格區間。與此同時,B級車的價格也已經下探至A級車的價格帶,比亞迪海豹07 DM-i智駕版的限時一口價僅為10.28萬元,降價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除了比亞迪,其他車企也紛紛跟進,推出了各自的促銷活動。埃安針對AION Y、第二代AION V等車型推出了限時一口價,最高降幅達3.5萬元;吉利銀河則對吉利星愿、吉利銀河L6 EM-i等車型進行了限時補貼,最高降價1.8萬元;零跑汽車也不甘落后,對零跑C11、零跑C16等車型推出了限時一口價政策,最高降幅達4.5萬元。
那么,誰是本輪價格戰的始作俑者呢?據行業分析,比亞迪此輪大力促銷的背后,與其2025年累計完成550萬輛年銷量目標密切相關。盡管比亞迪今年前4個月的銷量均保持在30萬輛以上,并呈現出逐月遞增的趨勢,但距離550萬輛的年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因此,為了刺激短期銷量增長和突破,比亞迪選擇了通過限時優惠來吸引消費者。
然而,價格戰并非沒有代價。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近期抨擊了行業惡性競爭,指出價格戰已經擾亂了市場的競爭節奏和競爭秩序,并可能引發質量危機。事實上,由于市場價格戰的影響,2024年全國汽車4S店退網數量高達4419家,經銷商暴雷跑路事件時有發生。汽車行業利潤率也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僅為3.9%。
市場庫存壓力也在不斷加大。截至今年4月末,全國乘用車行業庫存已經達到350萬輛,為歷年同期的高點。由于5-7月份市場銷售逐漸轉入傳統淡季,庫存壓力預計將進一步加劇。這意味著市場價格戰還將持續“循環往復”,無疑將如魏建軍所預言的那樣,催生質量危機以及消費者信任危機。
盡管如此,價格戰也是一把“雙刃劍”。對于具備強大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業來說,降價有助于加速行業優勝劣汰,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因此,到底是劣幣驅逐良幣,還是良幣驅逐劣幣,需要辯證看待。但短期內,新一輪價格戰已經不可避免,企業如何在穩住質量的同時穩住銷量,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