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跨越國界的天文學合作揭示了銀河系球狀星團的全新面貌。清華大學攜手來自意大利、澳大利亞及德國的科學家,利用位于中國貴州的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與南非的MeerKAT陣列望遠鏡,共同對銀河系內的球狀星團展開了前所未有的高精度觀測。
球狀星團,作為銀河系中最古老的天體族群,其內部蘊藏著數百萬顆恒星,包括珍貴的脈沖中子星。這些脈沖星如同宇宙中的精密時鐘,以極高的規律性發出電磁脈沖,穿越浩瀚的星際空間,為科學家們提供了關于星際物質與磁場結構的寶貴線索。
FAST望遠鏡,憑借其500米口徑的巨大反射面,成為捕捉遙遠脈沖星信號的利器;而MeerKAT陣列,則以其64面天線陣的精密布局,專注于追蹤氣體電離過程中產生的偏振變化。此次兩大頂尖射電望遠鏡的首次深度合作,不僅刷新了觀測的極限,還成功獲取了8個球狀星團中43顆脈沖星的偏振旋轉測量數據。
令人驚訝的是,研究結果顯示,在觀測的7個球狀星團中,并未探測到預期中的大量電離氣體。這一發現與現有的理論模型大相徑庭,該模型曾預測球狀星團內部應富含氣體。這一矛盾促使科學家們推測,球狀星團內部可能存在某種高效的氣體清除機制,例如由白矮星和年輕恒星釋放的強烈輻射風。
數據分析的主要負責人張蕾博士表示:“我們原本認為球狀星團應是一個充滿氣體的環境,但此次觀測卻發現它們幾乎達到了無塵之境。這一發現無疑將促使我們重新審視現有的星團演化理論。”
展望未來,FAST與MeerKAT的合作不僅將繼續深化對球狀星團的研究,還將拓展至追蹤脈沖星突變、研究星際湍流,甚至探索地外文明可能發出的信號。這一跨國界的科學合作,無疑將開啟天文學研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