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盡的宇宙深處,兩位孤獨的探索者——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自1977年起便踏上了它們漫長的星際之旅。歷經(jīng)近半個世紀的漂泊,它們已遠離地球超過200億公里,成為了人類探索宇宙邊界的先鋒。
這兩艘由美國宇航局(NASA)精心打造的無人外太陽系深空探測器,肩負著探索太陽系外行星及更遠星際空間的使命。其中,旅行者1號更是創(chuàng)造了歷史性的突破,成為首個穿越日光層并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
旅行者號探測器的起源可追溯至“行星之旅計劃”,該計劃原本旨在利用每175年一次的行星排列機會,對木星至冥王星等五個外行星進行深入研究。然而,由于經(jīng)費等問題的調(diào)整,該計劃最終演化為旅行者計劃,并催生了這兩艘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探測器。
除了探索未知星域,尋找外星文明也是旅行者號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與潛在的外星文明建立聯(lián)系,探測器上搭載了四張黃金唱盤,其中包含了地球的各種圖像、聲音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信息。這些信息通過指向脈沖星的方式指示地球方位,并配備了氫原子圖片作為解碼工具,希望被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外星文明所發(fā)現(xiàn)和解讀。
然而,旅行者號要想成功找到外星人,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首先,從距離上來看,銀河系龐大無比,直徑可達10萬至20萬光年。相比之下,旅行者1號飛行了近半個世紀所達到的200多億公里,僅僅是星際旅行的一個微小開端。橫越整個銀河系所需的距離,對于旅行者號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外星文明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未解之謎。盡管科學家們推測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可居住的星球,但迄今為止,人類尚未發(fā)現(xiàn)確鑿的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jù)。外星文明是否真的存在?它們以何種形式存在?它們的科技水平和對宇宙的探索方式如何?這些問題至今仍無解。
旅行者號自身的狀況也對其尋找外星人的能力構成了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探測器上的能源不斷消耗,儀器設備逐漸老化。近年來,旅行者2號曾一度失聯(lián),而旅行者1號的一臺機載計算機也出現(xiàn)故障,雖然部分功能已修復,但未來仍面臨能源耗盡和設備故障的風險。一旦能源耗盡,旅行者號將無法與地球通信,更無法主動向外星文明發(fā)送或接收信號。
盡管如此,旅行者號在尋找外星人方面仍具有一定的意義。作為地球的使者,它們承載著人類與外星文明交流的希望,向宇宙宣告著人類的存在。同時,旅行者號在飛行過程中對星際空間環(huán)境的探測數(shù)據(jù),也為人類更好地了解宇宙和推測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環(huán)境提供了寶貴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