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科學的浩瀚星空中,天文學與人工智能的交匯正綻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隨著天文學研究的深入,諸如黑洞、暗物質、伽馬射線暴以及小行星等天體現象,不僅成為科學家們探索宇宙奧秘的熱點,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開辟了新的天地。
近日,一場關于AI與天文學大數據的研討會在電子科技大學成功舉辦,會上傳來了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電子科技大學攜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共同推出了“天機班”,一個旨在促進人工智能與天文學深度融合的創新教學項目。該項目通過非建制班級的形式,靈活開展跨學科教學,為對天文學和計算機科學有雙重興趣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
據電子科技大學講席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任福繼介紹,“天機班”將面向全校大二年級、具備計算機背景的學生進行選拔,由電子科大與國家天文臺的專家共同授課。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充分發揮了電子科大在計算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還通過與國家天文臺的合作,精準對接了天文學研究的實際需求。
在“天機班”的培養方案中,學生們將有機會參與到天文學研究課題中,以小組團隊的形式,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天文學領域的實際問題。這一培養周期為期三個學期,從大二下學期開始,直至大三下學期結束。項目采取多元化培養模式,以科創課題為驅動,融合了科研實踐、課程講座、暑期活動、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構建了一個“做中學、學中創”的良好生態。
與此同時,在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劉繼峰還介紹了全球開放暫現源望遠鏡陣列(GOTTA)大科學計劃。這是一個具有全天區、多色、高采樣頻率特點的大型地基望遠鏡陣列,其采樣頻率遠超全球其他巡天項目,形成了全新的全天域深度觀測能力。GOTTA計劃致力于在全球布站100臺米級光學望遠鏡及后隨望遠鏡,構建時域巡天觀測網絡,并研制以AI智慧平臺為基礎的運控大腦。
劉繼峰表示,觀測天文學已經從刻畫靜態宇宙發展到認識動態宇宙,而時域天文光學巡天項目已成為國際天文學發展的前沿陣地。GOTTA計劃的科學目標包括通過雙中子星并合事件搜尋揭示超核密度物質方程、利用黑洞撕裂恒星瞬變現象測量強引力場下的時空性質等,旨在實現天文學和基礎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
隨著“天機班”的啟動和GOTTA大科學計劃的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天文學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將為我們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秘,推動科學研究的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