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近期經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起伏,其滲透率指標如同過山車般,在短短半年內呈現出顯著的V字反轉態勢。這一變化引發了廣泛關注,究竟是何原因導致了這一波動?消費者購車決策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市場未來的走勢又將如何?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謂風生水起,滲透率持續攀升。從2021年的15%到2024年已接近48%,短短三年間實現了三倍多的增長。業內一度樂觀預測,今年滲透率有望突破60%,甚至達到70%的高位。然而,近半年來,這一指標卻出現了罕見的波動。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去年10月新能源滲透率達到51.8%的高點后,開始逐漸回落。今年1月更是跌到了40.6%的低谷,隨后在4月份反彈至49.5%。乘聯會的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數據也呈現出同樣的趨勢。去年7月,新能源車單月滲透率首次超過50%,9月達到53.3%的高點,但今年1月又跌回41.5%,4月則回升到51.5%。
面對這一波動,業內人士指出,其背后原因復雜多樣。一方面,汽車消費的周期性波動對滲透率產生了影響。年底和年初的購車人群大多來自低線市場,對價格較為敏感,導致這一時期汽車銷售均價下滑,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也隨之波動。另一方面,政策因素同樣不可忽視。促消費政策往往更利好新能源車型,成為新能源車市場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例如,今年的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在1月中旬落地,傳導到終端市場后,2月份開始新能源車滲透率明顯反彈。
然而,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提升并非一帆風順。盡管在智能座艙、綜合成本、整體配置等多個維度上,電動汽車的用車體驗都優于燃油車,但新能源車主的“后悔率”卻在上升。購車三年以上的純電汽車車主的后悔率從2023年的22%上升至2024年的34%,其中“補能體驗”成為最不滿意的領域。同時,保費上漲、維修費用高昂以及事故頻發等問題也讓部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望而卻步。這些問題最終體現在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上,今年新能源二手車出現明顯的加速貶值趨勢。
盡管如此,業內專家仍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今年新能源車滲透率預計將定格在55%-56%,后續還會持續增長,但增速將逐漸放緩。從細分市場來看,10-15萬元價格區間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今年1-4月,這一細分市場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只有三成左右,遠低于平均水平。然而,隨著比亞迪等頭部品牌產品線的豐富和銷量的穩定,以及二線品牌的全面追趕,20萬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在下半年爆發,助推該價格區間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