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在2025年第一季度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據Canalys最新數據顯示,該季度出貨量達到了4660萬臺,同比增長了13%。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以及市場需求的顯著回升。在整體市場中,基礎手環、基礎手表以及智能手表三大品類均實現了增長,共同推動了市場的擴張。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這一季度中表現出色,重新奪回了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的榜首位置。這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小米首次在該市場排名第一。小米的成功主要歸功于其廣泛且多樣化的產品組合,以及通過HyperOS實現的設備間更強的整合能力。小米不僅在小米手環和紅米Watch系列中引入了新穎的設計和增強的數據功能,還將這些豐富的功能下放到了更親民的價位段,從而提升了整體產品的價值。小米在新興市場中的定價策略以及多品類協同的戰略也為其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蘋果在這一季度中位居第二,其Apple Watch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5%,達到了760萬臺。盡管增幅穩健,但蘋果的策略相對保守。2025年是Apple Watch推出十周年,預計蘋果將在下半年通過一系列新品更新來重拾增長動能。蘋果將繼續依托其成熟且以健康為核心的生態系統來保持競爭優勢。
華為則穩居第三位,出貨量同比增長了36%,達到了710萬臺。這主要得益于GT和Fit系列的穩定表現,以及華為健康App在全球范圍內的加速推廣。華為的生態戰略正在逐步從中國拓展至海外市場,通過構建閉環健康生態系統來提升用戶體驗。
三星在這一季度中的表現同樣亮眼,出貨量同比大增74%,達到了490萬臺。這主要得益于三星的“雙軌制”戰略:一方面通過大眾產品在新興市場中擴大用戶基礎,另一方面則通過智能手表保持其在發達市場的高端定位。
佳明(Garmin)位列第五,出貨量增長了10%,達到了180萬臺。佳明通過差異化產品組合以及全新Connect+平臺的推出,成功提升了老用戶的復購率和單價水平。這一戰略使得佳明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了穩定的增長。
Canalys研究經理陳秋帆表示:“隨著硬件盈利空間的持續收緊,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正在從‘硬件驅動’向‘生態驅動’轉型。廠商們正在加快平臺和服務的開發,以提升用戶留存并推動可持續營收。在中國市場,小米和華為都在通過各自的方式深化設備集成和用戶參與,構建閉環生態系統。而在全球范圍內,一些以設備為重點的廠商也在將服務放在首位,通過訂閱服務來提高用戶價值。”
陳秋帆還補充道:“廠商在推出新品時,必須在創新功能與核心賣點之間取得平衡,以真正激發消費者需求。根據Canalys在歐洲進行的一項消費者調研顯示,價格、電池續航和健康監測是消費者選購可穿戴腕帶設備時最重要的三大因素。許多新功能對于消費者而言較難評估,導致品牌間的差異化變得模糊。因此,廠商需要在創新與傳統功能之間找到平衡點,以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p>
展望未來,可穿戴手環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集中在生態系統實力與服務深度上。健康監測、健身指導等核心應用場景將持續優化,設備間的無縫連接以及基于訂閱的服務模式將成為提升用戶粘性、推動可持續收入增長的關鍵。隨著市場教育的深入和設備普及率的提升,軟件能力和生態整合將逐漸釋放更高的附加價值,廠商的差異化優勢也將更為明顯。